第九百九十九章 青州知府(1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3105 字 2023-06-24

有些事情,外行人可能不清楚,但是沉浸官场多年的赵进不可能不清楚。

这种述职报告,往往就是代表着一个任期的结束,至于后续是升迁还是贬职又或者是平调,那都是有可能的事。

突如起来的述职报告,让赵进意识到,自己在巡查处的任期要结束了,而后续何去何从,恐怕就要看那些吏部文选司的想法了。

因为大乾王朝的官制,这官员的任命,甭管是晋升还是贬职,其决定权都是在大王手中,但这只是理论而已。

理论上大王手握所有官员的任命大权,但实际操作上,楚行却是不可能决定所有官员的任命,甚至中央的吏部都是无法决定全天下文官的任命。

所以,权力也是有所适当的下放,基本上从二品以上的官员,一般都是楚行亲自决定,基本不会给外人插手的机会。

而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这三个等级的职务,往往都是吏部方面负责举荐,内阁讨论,最后做一个汇总报告上来,列出若干候选人让楚行选。

但是这种报告楚行一般不会驳回,往往都是直接从里头选人确定,因此往往就是吏部和内阁其他部门的一个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大乾王朝里,对于从二品以上的这种真正大员的任命,往往是没有什么波澜,但是正三品官员的任命,却是经常掀起波澜,因为这已经是朝臣们所能够左右的最大级别的官员任命了,怎么可能不参与其中。

至于正五品、从五品以及正六品,这三个级别的职务则是金陵吏部自行决定,内阁不参与,当然了,各用人机构可能进行提出建议,但是听不听建议,那的看吏部的心情。

有时候吏部为了平衡,会故意在一些任命上使坏,为的就是保证某个机构护着地方的政治生态平衡。

要知道,虽然吏部掌控了大权,但是如果吏治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是首当其冲,所以各种任命都是非常的谨慎,搞出问题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而从六品以及从六品以下的话,这项权力基本就是交给了各省吏务厅。

之所以把权力下方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大乾王朝的官员可是要比前明时代多,而且是多的多,当然了,这种多,只是说明面上登记注册的多了,但时间上的公务人员,两者差不多。

明王朝里一个县,顶多也就那么几个官员有品级而已,而实际上吏部管的也就是县令这一个人,至于县衙门里的诸多办公人员,除了极少数是有品级的话,大部分都是县令自掏腰包雇佣的人。

而大乾王朝,则是把这些游走在正式编制之外的人,正式纳入了官员的范畴,并给予八品、九品的品级。

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导致登记在册的官员非常多,单靠吏部可是管不过来的。

所以分润给一些权力给地方上也是非常有要的,不然的话,根本就无法处理这么多的官员任命事务。

不过为了避免官员长期称霸地方,即便是对于低等级的官员,大乾王朝依旧是实施坚定无比的异地任命制。

其中,八品和九品官员,不得在本县任职;六品、七品官员不得在本府任职;三品、四品、五品不得在本省任职,当然了,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中央各直属机构任职不在其内。

毕竟总不能说不让金陵城籍的官员不能进入中央各部门任职吧!

比如赵进这样的人,他是金陵人士,但是一直都是在金陵城内任职!

但是这也只局限在中央机构,倘若他要担任承天府税务官员,那也是不行的!

大乾的官员制度特性,基本上也就确定了,吏部几乎是手握正三品以及正三品以下官员的生杀大权,任何一个官员对于吏部的传唤,那都是不敢有任何怠慢的,赵进同样如此!

数天后,他就是抵达了吏部,准备做他的述职报告!

说起来,这种事他几年前干的比较多,因为那个时候不用多久就能够升一次官,这升一次就会来吏部做一次述职报告。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干这种事都是有些陌生了!

进入了吏部后,他这个天底下最有权势的正五品官员,却是和其他匆忙来到同样准备进行述职报告的官员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些人品级最低的也是个正六品,赵进甚至还是从中看到了几个正三品的大佬!

别说他只是个五品了,就算是那几个正三品的大佬,虽然说整个人的气场一看就知道不同寻常,但是在这个偌大的会议室里,却是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坍塌不安的等待着吏部文选司的召见!

吏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下属的各机构虽然名字可能和明王朝的一样,但实际上极为不同,比如说文选司,这个机构在明王朝里,基本上都是负责所有文官的任命,但是在大乾王朝,这个机构基本上就是一个评定机构,主要工作就是评判官员的工作成绩,至于决定任命的权力,并不是在他们手中,而是在组织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