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第四兵团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他们在新蔡,准确是河南行省新蔡县。
凤阳一路向西,就是河南新蔡了,本来这一段路虽然不好走,但是也不至于挡住第四兵团一个多月的时间。
即便是道路难行,但是这年头的重装备也没多少,充其量就是那几门火炮了,道路再难走,多派点人,这火炮抗也能抗过去了。
真正阻拦第四兵团步伐的并不是地形,而是明军!
从湖广河南进入凤阳的两万明军根本不和第四兵团正面交手,躲躲藏藏的袭击第四兵团的补给线,搞的刘云龙相当头大。
他手底下的几千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甚至有时候还得掉头回去追击明军,根本就没有办法全力行军。
好在后来楚行给他派来了援兵,等第六步兵团、海州独立团第一营以及第六乙等作战旅也是赶到了凤阳之后,手中兵力充足的他终于是能够率领主力西进了。
他留下了第六步兵团的一个正规营以及一个预备营,再留下了一个乙等作战团大约四千兵力,然后是带着剩下的主力约七千人西进。
对于留守兵力,他的要求很简单,也别去追击那两万分散袭击补给线的明军了,就重点把守几个重要城市,比如凤阳府城、寿州、颍州以及补给线上的几个重点城池,然后派兵护送辎重部队。
至于那些明军去袭击一些小县城,也就随他去了,反正丢几个小县城也没有什么,更何况凤阳府的很多县城,大乾王朝本来也就没有建立真正稳固的统治。
而且他们一旦对小县城动手,就会陷入与救民会、农会无休止的争斗之中,这些基层组织往往可以动员更多的百姓,爆发出更强悍的力量,这一点刘云龙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将大事交给一群没有战斗力的百姓们来执行有些丢人,但是为了大局,刘云龙已经做足了牺牲的准备。
在他看来,明军反复争夺小县城、小乡镇也无所谓,反正大军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到时候百姓只会更加恨伪明,而届时反而会更加信赖大乾。
留守凤阳府的守军大约四千多人,由第三甲等作战旅副旅长贺九牛统帅,为凤阳府的最高指挥官。
刘云龙心里很清楚,这些早期追随大王的老将,战斗意志最强,不到最后是绝对不会放弃,而且也往往最值得信赖。
如今大乾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开疆拓土式的功劳,往往交给新人,因为新人敢打敢拼,悍不畏死,而且头脑灵活,往往可以创造奇迹。
而老人则更多的则是守家守业,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且信念坚定。
不过刘云龙很清楚,贺九牛虽然也很能打,但是他手头的兵马十分有限,要维护这么长的一条补给线,还得守住凤阳府的几个重要城池,任务可以说是相当繁重的。
毕竟他手底下的四千多人里头,只有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预备营是正规军,剩下的三千人可是乙等作战部队,而这些守备军不过是投诚了不过月余的明军降兵,真正打起来的话,靠他们是靠不住的。
所以坐镇凤阳府的他一方面是大力组建,加强凤阳府本地的治安军,另外还请求大都督府那边再派遣一部分部队来凤阳,协同作战,用以围剿活跃于凤阳府的近两万明军。
不将这两万明军给干掉,他们始终都是会威胁到第四兵团主力部队的补给线的,从凤阳一路到河南、湖广,这一条补给线可是相当的漫长,而且很长一段都是要走陆路的,第四兵团的部队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派遣重兵保护运输部队。
毕竟如果派的少了,比如只派了几十几百人,很有可能会被明军直接一口吞了,但是派重兵的话,凤阳府城等重要据点还要不要守了?
接受了贺九牛的求援后,楚行并没有考虑多久,很快就是批准了该计划,不过他计划派出的援兵却不是正规军,也不是乙等作战部队,而是独立于陆军之外的武装力量:治安军。
没办法,如今大乾王朝几乎每个方向都需要用兵,到处都是说兵力不足,别说正规军抽调不出来,就算是乙等作战旅楚行都已经是抽调不出来了。
这当然不是说楚行手头上没有部队了,而是不能轻易动用。
除去了现有在外征战的四个兵团所辖的部队外,暂时楚行手头上还有虎贲旅、第三乙等作战旅、海州独立团,至于第五甲等野战旅,这个还没有成军,暂时不算。
而之前新成立的两个乙等作战旅,第六乙等作战旅已经是派遣给了第四兵团,第七是乙等作战旅也已经按照原计划纳入了第一兵团的统辖,并在四月初就被派遣到了扬州府的东部地区,准备进攻崇明、南沙、三沙、长沙诸岛,封锁水师的出海口。
当然了,明军也不是傻子。
长江各水师已经严阵以待,到底能不能夺岛成功,还要打一个问号。
第六乙等作战旅和第七乙等作战旅已经各有去处,如今楚行手头上已经是只剩下虎贲旅、海州独立团里的两个营、第三乙等作战旅可以调动了。
而第三乙等作战旅也是有预定作战计划的,那就是配合第一兵团攻打镇江,如今正在进行最后的整训,不用多久就会南下镇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