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行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童子军该适当的继续扩编了。
这件事情,楚玉儿跟自己也提过。
哪怕是现在的童子军相对于之前,已经扩大了很多倍了。
如今在扬州的童子军,估摸已经达到了一千人,此外还在广西海州、淮安两地设有分营,海州分营有两百多人,淮安分营也有两百多人。
这些童子军的学生,清一色都是孤儿。
但是说实话,孤儿的数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此外随着控制区内不在爆发战争,孤儿的数量也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楚行想着,是不是该向全社会进行更大范围的招生了,他就不信了,控制区里数百万人口,就挑选不出来足够的天才。
早年楚行成立童子军,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成立一个大乾王朝版本的孤儿院而已,但是到了后来,楚行就想要把童子军当成少年军官团培养,但是现在,楚行的想法又是发生了变化。
他认为,童子军目前的培养模式是对的,其中一部分学习能力跟不上的可以培养为官员和军官,而极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则是继续培养,争取培养出来一批科学家,再不济也得培养出来一批合格的老师出来。
然而靠目前大部分都需要学生自己拿着教材自学的情况下,能够脱颖而出的人还是极少,而楚行也不可能说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去教授。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扩大生源,再找出多几个自学能力强的天才了。
孤儿不够用,那就招收普通民众的子弟好了!
不过既然改动,就肯定是不能单纯的改动童子军。
之前大乾在山东就开始摸索教育上的改革,他觉得这种教育上的改革,有必要推广到经济更加活跃,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于好一点的扬州府、淮安府来。
就在眨眼间的功夫,楚行便想到了,自己可以在海州、淮安、泰州、扬州等地设立官立学府,用来培养人才。
当然,总体上是模仿童子军的模式,分为两年育子班,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制度。
并且督促,各县设立县有学府,由童子军、国子监派遣教师,此项加入到地方官员的政绩之中。
只要涉及政绩,官员们肯定会牟足劲去干的。
而且楚行还准备,加大教育投入,由皇室和朝廷共同出资,一旦考核通过,进入官立学府,可以免学费,食宿费,将来还能直接升入国子监或者讲武堂学习。
当然,比例肯定不会特别高。
当然,为了避免传统士子、士大夫对此不满,楚行的目的是大王心系百姓,苦于寒门子弟没有求学之道,才设立学府。
而该学府的目的是为大乾提供实用性人才,主要目的并非是科举。
现在刚刚开始,肯定不会用于科举,真正用于科举也是多年以后了,到时候大乾会变得更强,士大夫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更为关键的是,现如今的大乾内部的读书人,都盯着今年的秋闱呢,哪有功夫管楚行推广的新式教育。
自从第一次开科取士获得成功后,尤其是这些新科士子们都已经当上了官后,山东、南直隶等地的士子们那里还坐得住啊。
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给老朱家当臣子,跟给老楚家当臣子,其实都一样啊。
尤其是如今老朱家表现的越来越水,收复个被女真人占领的小城镇都费劲的要命。
山东马士英大军云集,辽东精锐尽出,也没有雷霆南下,反而被大乾缓过劲儿来,正在逐渐攻略,而南方这边儿更是如同山崩一般,大乾王师一道,明廷的官员、兵马一股脑的往后退,这让很多人意识到,大乾很有可能会长期根据一方,甚至干掉大明王朝,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的天下正朔。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
现在主动加入大乾,那一个个都是从龙功臣啊。
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加入大乾,为天下苍生做事的机会来了。
春天的登极恩科时间过于紧迫,他们是没赶上,但是这一次的秋试却是能够赶上的。
这一次的秋试,乃是按照正式科举的流程走了,虽然限于时间比较紧迫,同样也是为了给那些学子们留出一部分的准备时间,所以开始考试的时间是安排在七月份,但是后续考试的时间却是比较紧凑了,基本上间隔一个月就进行一级考试,从七月份就开始县试,八月份进行府试,然后九月份进行院试。
然后十一月份则是进行乡试。
等待明年春天,则是进行会试和殿试。
和第一次登极恩科的时候一样,前明的各级士子,比如秀才和举人,都可以直接参加相对应的考试。
虽然说情况特殊,第一次县试是在七月份,但是现在都四月了,留给学子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乾王朝开科取士,虽然说八股文章依旧很重要,但是策论和算学以及杂学也很重要,这些学子们自然是要进行相应的学习的,以争取更好的成绩的。
如今大乾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的考卷都已经是公开,甚至连国子监那边的考卷以及教材也是被公开了,如今市面上已经有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