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威慑乡里(2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715 字 2022-08-01

的做可以,但是真的当成了纲领,却会遭到地主阶级一致反对。

违背了,楚行眼下联合大众,打击朝廷的意图,会把自己的敌人搞得多多的,朋友搞得少少的。

所以楚行在实操中,也是将地主做了细分的,比如拥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拥有上千亩地的大地主,甚至几千亩,几万亩的超级大地主,再往上则是拥有十几万亩的世家。这些人,还会分为,良善、普通、恶劣、极其恶劣等各种性质。

从始至终,楚行都敢得罪一部分极其恶劣的,一般恶劣的,楚行也施行由情报组织派专人进行劝谏,屡劝不改,才会对他们施行打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楚行看来,其实地主不作恶的太多了,但是他们却占据了整个读书人阶层,他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这帮人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力,如果把他们得罪死了,他们会连带着将百姓也煽动起来。

如今的救民军,还是太弱小了,禁不起大风大浪。

即便是真的要打土豪,分田地,也要等到树大根深,不可动摇的时候,再来搞这种事情。

但是终究是有人要打倒下的,因为社会财富在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外部输血,是恒定的。

而救民军想要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得到更多的士兵拥护,就必须占据更多的资源。

所谓王朝变更,其实说到底,就是一次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过程。

所以救民军其实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耕者有其田。

而且这份土地,并不是简单的大山里的荒废的土地。

救民军不仅仅是发饷银那么简单,而且他们的家人,也可以有限分配土地,有了土地和饷银的士兵,战斗力直接飙升。

不然为什么救民军出山的时候,嗷嗷的跟着官兵干仗,因为大家伙都知道,如果他们输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都没有了。

虽然楚行也清楚,农民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谁动他们的土地,他们绝对毫不犹豫的让他去死。

至于土地从何而来呢?

这个就很简单了,首先救民军在与朝廷的征战过程中,在剿灭附近山寨的过程中,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这些金银在楚行手里,全是浪费,所以楚行将他们用来购置大片的土地。

没错,就是跟朝廷购买土地。

让这些士兵的家人,下山去耕种,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在大山周围,谁敢造次,救民军绝对会第一时间下山报复。

而先前因为大山闹贼,这一代的富户早就跑了,所以这里的土地相当的便宜。

至于现在人数变多了之后,救民军增加土地的方式,则是采取了稍微激进一些的方式,会杀死那些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将那些土地分配给百姓和士兵。

这也是叶文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为何他们明明封锁了大山,而救民军却一直活得好好的。

因为山下的百姓,一直会源源不断的向大山输送血液。

其实他已经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而不自知罢了。

所谓的汪洋大海,不仅仅是种田那么简单,沂山附近很多村庄的村长、乡长都是楚行任命的。这帮人不敢跟朝廷正儿八经的交锋,但是起码挖个坑,烧个粮草还是敢的。

而残留在沂蒙山脚下的地主阶层,也都是那种作恶不多的地主,他们或多或少也跟着救民军发了财。

因为粮草虽然稀缺无法补充到大军中去,但是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还是需要的,他们可以生产,通过秘密渠道卖到大山上去,反正城池对救民军的渠道是关闭的,自然便宜了他们。

此外,救民军生产的各种家具、以及抢劫来的物资,也需要通过他们销赃。

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东镇庙般的皇商。

具体场面是这样的,某个作风比较不错的地主,主动跑到楚行的情报部门诉说情况,“亲人啊,我听说隔壁村的刘地主,昨个儿杀了个农夫,抢了人家小媳妇,简直是天人共愤啊!”

情报人员则会挠头道:“老陈啊,不是我们救民军不想去救,实在是救民军最近跟朝廷对抗,打的非常狠,很难抽调人手啊!”

地主陈老爷道:“我们村出人!只要抢来的土地,分给我们村一些,您不知道啊,最近日子不好过,村子里的穷人,看我都指指点点的,我害怕。”

“你多做点善事,就行了。”情报人员道,“平素你也没少修桥铺路,大家伙都看着呢。”

“那也不行,身为乡绅,怎么能不响应大王号召,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呢。我听说,刘地主家里囤积了不少铁器,想要支援朝廷。”

情报人员一听,立刻一皱眉,“这样啊,敢资助朝廷,这是要造反啊!”

陈地主立刻道:“对,对,对。”

不久之后,救民军大军过境,刘家庄的刘地主倒下了,陈家庄的陈地主跟村里的百姓吃了些边边角角,分了些粮食,剩余的土地则分润给了百姓,救民军又多了一部分簇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