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秦筝,谢过诸位侠士救命之恩。”
名为“秦筝”的少女整衣敛容,盈盈一拜。她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安详而优美,尽管容颜憔悴,却难掩气度高华。
“不必如此。”
聂昭立刻伸手托住她胳膊,“不过举手之劳,秦姑娘这句‘救命之恩’,未免言重了。”
秦筝缓缓摇头,神『色』间有些恻然:“哪里言重?我只怕自己说得太轻。若我当真被周家带走,只怕一生都将陷于泥淖之中,生不如死。”
聂昭明白她话中所指,当下便不再推辞,稳稳当当受了她这一礼。
方才众人议论间透『露』的只言片语,足以说明周韬是个什么东西。
他年岁不大,后院却已是姬妾如云,看上哪家女儿便要占为己有。若难以得手,就使出各种阴私手段,搅扰得对方全家不宁;一旦如愿以偿,当个新鲜玩意儿热乎几天,转头便抛在脑后,任她们在自家后宅中蹉跎半生。
简而言之,他就不是个东西。
想来也是,如此阴湿腐朽、连阳光也照『射』不到的环境,只能孕育出这种毒草。
『逼』迫女儿与毒草成婚的秦家,又能是什么好东西呢?
聂昭心中已有定见,表面仍是心平气和:“秦姑娘,周韬如此品『性』,你父母为何还要与周家定亲?你有什么难处,只管说与我听。”
秦筝神『色』微滞,目光略带不安地向四周游弋一圈,似乎心有顾虑。
“……”
暮雪尘见状,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便只见气流涌动,莹莹一片星尘似的微光泛起,不着痕迹地将他们包裹其中。
“这样一来,旁人就听不见我们谈话了。”
哈士奇快嘴快舌地解释道。
这一出《孙二娘拳打镇关西》演完,船舱中众人个个避而远之,不敢近前,但难保不会隔墙有耳。
再加上一旁那个穷书生,开打前在打瞌睡,打完还在打瞌睡,睡得昏天黑地,人事不知,仿佛天地万物都与他无关。
那口“咔哒”“咔哒”晃个不住的书箱,现在也安静如鸡,好像方才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他们不好让对方挪窝,索『性』直接开启队聊模式,将秦筝一起拉进小队,让她放心讲述自己的故事。
“多谢诸位费心。”
秦筝长舒一口气,目光流转间,愁云密布的面孔终于带了些暖意,“此事说来话长……”
……
秦筝的故事虽长,究其原因,倒也十分简单。
秦家原是一方豪强,可惜后代经营不善,家道中落,如今只剩下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震洲勉强算是个三流门第。
秦筝是家中次女,上有一位兄长,下有两个弟弟。打从她年幼时起,秦家便重金聘请了好几位夫子,悉心教养她的兄弟们,盼望着他们能在“仙试”中崭『露』头角,光耀门楣。
秦筝是个早慧的小姑娘,聪颖好学,成日里缠着父母软磨硬泡,这才挣来一个旁听名额。
父母见她热心,便也随她去学,只是不时在旁敲打一二,要她不可松懈了琴棋书画、德言容功,免得将来说不成亲事。
秦筝勤奋刻苦,运气也不差,身边有一位从小照料她的老嬷嬷,一心一意支持她多读书、读好书,还经常陪她一起读,边读边给她讲自己年轻时游历四方的故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别有一番趣味。
在这位嬷嬷的鼓励下,秦筝虽然不受家族重视,但博闻强识、才思敏捷,远胜于兄长和幼弟。
就在去年,秦筝和兄长秦弈一起前往都城,第一次参加了仙试。
遗憾的是,兄妹两人都出师不利,名落孙山,与秦家人一心向往的“南天书院”失之交臂。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秦弈被同年拔得头筹的镇国公世子看中,带在身边做了个伴读。
秦筝一面由衷为兄长欢喜,一面回到故乡,更加废寝忘食地彻夜苦读。
她正值青春年华,还有很多岁月,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向仙试发起挑战。
但是,她没有想到——
就在今年仙试前夕,陪伴她十余年的老嬷嬷提出要回乡探亲,向秦家告了个长假。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嬷嬷前脚刚走,向来待她宽容和善的父母突然一反常态,极力反对她应考,甚至不由分说为她定下了亲事。
亲事的对象,正是远近闻名的恶少周韬。
当然,“恶少”是聂昭从社会主义视角出发的评价,只能代表她自己。
如果换个角度,周韬作为一方地头王八家里的王八犊子,一不杀人,二不放火,只是争取自己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合法权利,简直感人肺腑,说不定还能评个封建社会男德楷模。
事实上,秦家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我爹说,正所谓‘知好『色』则慕少艾’‘人不风流枉少年’,男子偎红倚翠,流连花丛,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秦筝说到这里,不禁摇头苦笑。
“我娘说,我嫁过去是做正室,人家姬妾再多,也压不到我头上。待我过了门,早日生下一儿半女,牢牢笼络住夫君的心……这一辈子,便算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