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如果方向没错的话,应该在此处的正南方向!”
原来他源等人都是山南国的商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北部的岛屿上,分为山南、中山和山北三国,但其实联系比较紧密,三国的首领也曾经是一家人。
弄了半天李成才清楚,原来山南就是几个岛组成的国家。
从他源的口中得知,山南的几座岛最大的也不过百里方圆。
别说比之元岛这边,就是舟山也能灭他个七零八碎。
人口更是寥寥万人而已,几乎是小的不能再小。
中山国比之山南要大一些,大概七八万的人口,总面积不到元岛的一半。
山北国比山南要大一些,但是大的也有限,两三万的人口。
说起他源为什么会讲中原话,此事说起来就有点话长了。
原来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平时靠捕鱼采集为生。
但是资源不够丰富,三国的子民经常会饿肚子。
所以就四处寻找物产富饶之地,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向南向北。
不过倒是一直没有发现元岛,山南人率先发现了更南方的吕宋大岛。
中山和山北人则是一路向北,发现了北方有好几座的大岛。
本来想要将那里给占了,但是当地人野蛮成性。
将他们给打了个落花流水。
两国找不到资源也不行啊,只能再次向西北探索。
不知怎么就摸到了中原去了,跟北周那边接触上了。
他们也算精明,发现中原之地强大富饶,直接就像北周称臣纳贡。
北周皇帝一看,有个海外国家称臣也挺好的,就大笔一挥发下不少的赏赐。
山北和中山国得了好处,回到国内一想这么好的事情,必须要多跑几趟才行。
是以组织商队、船只,按照当初到中原的航线,每年都要去上一次。
然后带回来瓷器、丝绸、铁器之类的东西。
山南国知道之后,也有样学样跑到北周去称臣纳贡。
其实不过送上一些土特产罢了,再换回一些瓷器、金银、铁器。
然后不远万里的带回国,然后将用不到的卖到吕宋那边去。
他源就是专门做二道贩子生意的,为了方便跟中原交流,就学会了中原话。
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偏僻的地方,还能听到中原话的原因。
他们都是从北周那边学过来的,包括穿衣打扮也是学的像模像样。
山南、山北和中三三国,与北周的交易已经有上百年了。
每次都是拉上一些能找到的货物,到北周那边换一些好东西。
然后千里迢迢的再卖到吕宋那边,跟当地的土著和小国国王换一些黄金、兽皮之类的,等到来年再次去中原,换成瓷器、丝绸、铁器运过去。
如此往复、过得还算不错。
李成听完惊呆了,没想到此时已经开展国际航海贸易了。
他又打听了一下北周那边的情况,果然跟他知道的差不太多。
北周位于中原的北端,与武国以大河进行分界,是中原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综合国力能碾压两个大乾也不止,一向是十国老大的名号自居。
没想到这些小岛国的人,竟然能摸到大周去抱大腿。
也真是让他惊了、奇了、怪了。
如果按照他们描述的航线,到达北周万里不止。
偏偏那个航线还很安全,一路上大小岛屿不断,补给也不是太大问题。
李成顿时生出了别样心思,是不是可以借助这条航线去开展和周国的贸易呢?
因为武国阻断,一时半刻他无法完全接触到北周那边。
就连钱坤的钱江商号,都没完全打通对周贸易。
很多都是要靠武国在中间转运一道才行。
如果借助南山这条航线,他就可以完全避开武国。
以南山等国的名义,将自己的货物销售到武国去。
这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课题,绝对要比慢慢打开航道要省力的多。
至于他源说的那个吕宋大岛,是位于元岛南部的一座岛,据说也是非常的大。
当地比起元岛来说发展的要先进一些,起码已经诞生了国家。
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吕宋和苏禄,还有就是一些土著部落。
但是吕宋又一大特产,是李成所不愿意拒绝的。
那就是和他们所在的这地方一样——金矿。
当地人不太重视金子,他源用个瓷瓶都能换等重的金子回来。
然后将其运到周国去,又能换到上百件瓷器再重新运回来。
一来一回可以说是百倍的利润。
但是他不需要啊!
他的瓷器在元岛就可以发货。
到达那什么吕宋大岛,估计也就三五天的时间。
这得省多少时间?但价格却不会发生变化。
除了这些还有棉布、玻璃等工艺品,绝对是个新商机。
李成一脸笑意的看着他源,这趟果然是来对了。
有这个他源在,周国和什么吕宋将都是他的新贸易对象。
当然还有他源所在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