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全民争论,势如烈火!(1 / 2)

但立马又有另一批学子、讲师出来反驳刚才这批学子、讲师。

“这不是大逆不道之言是什么?”

“世家士族支撑着这个国家!没有世家士族国家如何运转?”

“钦差此番言论,将我等打成大奸大恶之徒,岂不寒我士族之心?”

“没有士族,皇家岂能一己之力管理好国家?圣上岂能以一人之力决断天下所有之事?”

马上第三批学子又站出来反驳:

“那国家没了种地的农民,又岂能成为国家?”

“农民手里没有地,就像士兵手里没有兵器,岂不笑话?”

“世家口口声声为了国家,但究竟是何所想,谁又能知道?”

接着第四批学子讲师又出来反驳。

然后是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

渐渐的,整个金陵书院都陷入讨论之中。

讨论由之前的是否要将柴薪论奉为学院经典,渐渐变成了讨论柴薪论本身。

而金陵城之中,此时更是风起云涌。

虽然金陵书院院长反应非常快,迅速地关闭了院门,并驱散了民众。

但项燕的惊世骇俗之言,震撼了无数人之心,只需一遍,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柴薪论引起了民众的广泛讨论。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茶馆酒楼。

无论是农民、跑堂、灾民,还是家丁、衙役、商贩。

或站或躺。

或吃饭或喝茶或空谈。

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站在各种各样的立场。

围绕着柴薪论开展了或激烈或更激烈的讨论。

柴薪论一时风靡全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且随着商人、水手们迅速地向着四面八方传播而去。

渐渐的,连金陵官场也开始讨论起来。

或在上班的县衙,或在下班后的酒楼,或在某人设宴的家里。

清官与清官之间。

贪官与贪官之间。

清官与贪官之间。

又贪又不贪的官员之间。

大贪和小贪的官员之间。

身为清官却喜欢站在世家的角度考虑的官员。

身为世家却喜欢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的官员。

各种各样的立场,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眼看着“文”这把大火,借着治灾的功劳,在项燕个人魅力的引导下,广泛地烧了起来。

项燕觉得时机已到,可以推行接下来的“武”这一步了。

当天晚上。

远在洛阳的深宫之内。

大周天子赵隆基的案牍上,多了一封钦差密信。

密信上详细论述了柴薪论,并将金陵盛状全面汇报。

然后提出了一个针对柴薪论而制定出来的良策:

土地收归国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之地是天子的地,不是世家的地,收归国有合理合法!

从今以后,土地不能买卖,设立公田,由国家安排给百姓,按比例上缴收成。

改良农具,开垦荒田,天下民心可归,世家之势可遏!

此断世家之根,若陛下手中无刀,燕愿为陛下手中之刀,请派兵!

短短一封密信,赵隆基翻来覆去地看了整整三个时辰,直到深夜!

看得赵隆基心情澎湃,读得他只感觉荡气回肠!

世家之弊早就成了赵隆基心头之患,只是一直苦于无法开展,没想到项燕南下治灾竟然有此意外之喜!

好!

果然是朕的好女婿!

元华,朕给你找了一个好夫家啊!

你的夫君,可称当世英雄!

“来人,备驾!”

“去贵妃宫!”

翌日朝堂。

才刚刚上朝,就有高官愤而出列:

“陛下,臣有奏!”

“请将项燕此妖言祸国之人捉拿回京,交予刑部着重发落!”

此举一出,立刻就有高官跟奏:

“没错!项燕此子,其心可诛!”

“柴薪论妖言惑众,污蔑国之功臣,颠倒黑白,恐有颠覆社稷之心,应按反贼论处!”

“没错!”刑部尚书激动出列。

“陛下,士族对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从古至今都是皇家的最佳且唯一的辅助,替陛下观天下运势,为圣上运转国家,代皇上广发圣德之言。”

“任劳任怨,劳苦功高!”

“岂能任那贼子污蔑!”

兵部尚书紧跟出列:

“陛下,当年是臣的爷爷跟着太宗皇帝打下的江山啊!”

“府中的丹书铁券时时刻刻都在表彰着臣一族的功勋与忠心。”

“岂能任贼人污蔑!”

“这是有心人在挑拨离间!”

吏部尚书闻言大哭:

“陛下,当年太宗皇帝深陷十万大军,是我的爷爷将坐骑让给太宗皇帝才逃出生天!”

“这开国之功,您难道已经忘了吗?”

之后各种世家功勋集团的官员们纷纷出列上奏,请求惩治项燕,还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