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我的一群土豆地瓜儿子(2)(1 / 2)

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就没啥特殊技能了,老三媳妇儿是原主在一个老头那儿花了一袋米糠买来的,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个人家饭都吃不上,卖儿卖女是常有的事儿,就是这老三媳妇儿脑子不咋好使,不然就算再缺吃的,也不至于这么便宜。

老二媳妇是邻村的,家里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户人家,到了成亲的年龄,有没人给相看,就和原主家里相中了,和老二王大木成亲到现在有六七年了。

几个儿子就更别提了,除了会死种地以外是啥也不会,脑子也不是特别好使,没有小儿子转的灵活,小儿子隔三差五的不知道从哪就淘换来点东西孝敬老娘,也算原主没白疼他。

家里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发家致富的点啊,这就有点难办了。

安华寻思着家里的未来,灵泉水的作用上来了,她开始觉得身体有些沉重,意识开始模糊,她知道这是灵泉水要开始修复身体了,她就顺着灵泉水的意思这么睡了过去,意识彻底陷入黑暗前,脑袋里还想着,家里好像种了大部分水稻?

安华一觉醒来,天已经黑透,她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已经年迈生锈的骨骼噼里啪啦直响,她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觉得身上比起之前轻快了很多,固然有灵泉水的因素在,但主要还是她吃饱了饭身上有劲儿了。

她推开房门走了出去,现在正值夏季,晚上空气里闷热闷热的,小辈们正在院子里乘凉,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坐在小板凳上扇着蒲扇,看着院儿里不怕炎热追逐打闹的三个孩子,小声的聊着什么。

看见安华出来立马全都站了起来,挨个的叫娘。

三个小孩也怯生生的叫奶奶。

孩子们是比较敏感的,对于凶巴巴的奶奶他们都挺害怕的。

王大木说,“娘,您饿了吧,锅里给您热着饭,我去给您端来。”

老二媳妇赶紧拉他一把,“你在这陪着娘,我去就行了。”

安华背着手坐到院里的大石头上,叫住了老二媳妇儿,“不用忙活了,我这一天也没干啥活,不饿。”

老二媳妇有点感动,“娘!咱家不缺这一口吃的,您不能为了省粮食饿着自己啊!就是我们不吃也得让您吃饱了!”

安华眼神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这二儿媳妇有点意思哈,原主平时对她的态度也不咋地,在她眼里原主的形象居然是这样的?

“我说不饿就是不饿,你这人咋回事儿?听不懂话啊!”

安华一凶,二儿媳妇就老实了,答应一声坐到安华旁边给她扇扇子。

安华的眼神在院子里扫了一圈,院子的范围倒是挺大,算上她现在住的主屋一共有四间大屋,厨房和仓房合并的,家里还养了几只鸡,院里一大块的地方被圈出来做菜园子,这都是原主的丈夫还在的时候积攒下来的家底。

院子里收拾的挺干净整洁,看的出来家里有勤快人。

三个孙子孙女儿还在怯生生的瞅着她,安华挥挥手让他们自由活动,小孩立马撒丫子跑到院门口玩去了,小孩拿着小棍比比划划的就能玩上好半天,这时候他们也没有什么玩具,都是靠自己创造,村里头有一家木匠,他给自己家小孩做了一个木陀螺,这群孩子们都羡慕的够呛。

三儿媳妇老老实实的坐在小板凳上没有吭声,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不知道划什么,她总是这样,在家里话很少,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主动出声,没事做的时候就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根据原主记忆里的来看,安华认为这个三儿媳妇并不是傻子,她只是行为上有些异常人而已。

三儿子不嫌弃媳妇儿的怪异,安华瞧见王大水总是盯着儿媳妇看,觉得他应该是挺喜欢的,三儿媳妇儿行为是有些奇怪,但她的长相确是顶顶的好,在农村里绝对见不着的。

农村的人整天日晒风吹,脸上糙的不行,就她这三儿媳妇买回来的时候脸上嫩的很,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在王家呆了几年才变得和这村里妇人差不多,但身上的气质总是和村里人格格不入。

二儿子和三儿子,四儿子手里各拿了柳条在那编框,这是村里大部分人都会的手艺活,柳框这种东西都是个人家编的,还有草席,凉席,几个儿子都会。

好像是他们老爹年轻的时候和一个村里的手艺人学过两年,可惜老二老三没学全乎老爹就去世了,好在当时老大已经娶了媳妇儿,家里的孩子也已经长大,留给原主的压力小了不少。

但手艺这种东西你编来自己家用用还行,要是卖出去是万万不能的,没有经过正式的拜师,是不能擅自使用学来的手艺的,这就是坏了规矩,是要被所有人戳脊梁骨的,在这时候这方面看得尤其重要。

所以编柳筐编草席卖钱这一步直接pass掉。

那家里就剩大儿媳妇的刺绣了。

灶膛里还有点火,灯油贵的很,大儿媳妇儿不舍得用,就借着灶膛里的火光绣帕子。

安华瞧见她用力揉了揉眼睛,然后更凑近了灶膛,眯着眼睛去看帕子上的绣花。

这么干下去,眼睛早晚要熬坏的。

家里还需要劳力种地,大儿媳妇再起早贪黑也绣不了几个帕子,而且绣活儿比她好的绣娘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