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回乡一日游(2 / 2)

不好了。学生太多了,也记不住。快,进屋里坐!”

“没事,没事!”窦凡两人进屋,屋内虽然很简陋,但是很精致、温馨,两人坐下。

“在外面读书,回母校看看?”王老师端了两杯水给他们,笑着问道。

“嗯,现在读大学。”窦凡他们谢过,回答道。

“读大学,好啊!有出息啊,在哪个学校?”

“我在水木大学,这是我女朋友,她在首都师范大学。”

“王老师,您好!”余丽丽也乖巧的叫了声。

“好,好,都是高材生啊!”

“多谢您小时候的教导,我才有今天!您现在退休了吧?”

“是的,退了。我和我老伴都退休了。我老伴刚出去了,他也是你们以前的老师,叫许郁。看你还记得不?”

“许老师,记得、记得。是隔壁班的语文老师,还教过我们自然。”

“是的,他还比我大两岁。现在我们已经退休几年了,小孩也成家了。他们住在城市里,我们住不惯,就回来了。没事的时候,就种种菜,有时候,也代代课!”

窦凡他们与王老师聊了一会,然后向她告辞。随后,窦凡他们去了后面的初中。初中教学楼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教学楼南边是一个大草坪,也是操场。教学楼的东边是一个小篮球场,水泥地面。窦凡还记得初三的时候,经常在这里打篮球。篮球场的东边是一排平房,是老师们的家。在这里,窦凡渡过了他重生的最开始的日子。

中午,就在乡里的小店里吃了午饭,下午,两人决定到四石山玩。

四石山在双江乡的北边不太远,地理位置特殊。它的东边是罗江,西边是湘江,两江在此地交汇后,注入洞庭湖。四石山就像一个巨人一样,分开两江,挡住一湖。此地形胜天下,人杰地灵,在华国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和典故。与罗江有关的就有这么一个名人。

据说,历史上两千多年前,此地有一大国,国中昏君在位,佞臣当道。国中有一大臣屡屡进谏,反而被贬到此。当时,罗江此处属于古云梦泽,是边远蛮夷之地。他来之后,教化民众,心里时时怀着爱国之情。后来,他听闻国都被敌国攻破,他就自沉于罗江,只留下悲壮的情怀和华美的诗章,供后世缅怀。

四石山并不高,大概相对高度最高也只有几十米吧。由三座山峰构成,中间的山峰高些,两边的山峰矮些,远远地看去,就像一个“山”字。余丽丽感觉有点奇怪,这只有三座山峰啊,不大,就算三块大石头嘛,哪来四石?

窦凡解释道,在四石山山脚与洞庭湖边还有一块有名的石头。这块石头更小,只有两米多高,但它远远地看像一个人,人称“望夫石”。它是一个有故事的石头,就是这个有故事的石头和三座山峰合称“四石”山。

窦凡他俩来到“望夫石”边上,这个石头,下面大一些,上面还有一个较小的圆形石头。它们连成一体,就像一个人的脑袋一样。石头整体前倾,面向洞庭湖。就像一个人在眺望洞庭湖远处的湖面一样。

窦凡说,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以前在四石山山脚住着一户人家,当然当时还不叫“四石山”。那户人家靠打鱼为生,丈夫经常去洞庭湖打鱼,妻子就开辟一块土地种些瓜果蔬菜,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很美满,两人也很恩爱。

一天,丈夫像往常一样去湖里打鱼。但是天气突变,阴风怒号,湖面波涛汹涌,丈夫就消失在湖里。待天气好转,妻子看见丈夫一直没回,就来到湖边等候。一天过去了,丈夫还是没回,妻子一直在那里守候。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妻子一直还怀着希望等候在湖边,希望丈夫能回来。最后,妻子化成了一块石头,等候丈夫的归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望夫石”。

余丽丽听到这里,都快泣不成声了。窦凡连忙把她拥进怀里,轻声安慰她。以前窦凡经常在网上逛,知道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而且版本繁多。但它都表达了老百姓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平安、踏实地过小日子。

怀中的余丽丽终于停止了悲声,她抬起头问窦凡到:“凡哥,你不会某天也突然不见了吧?”

窦凡安慰她道:“傻丫头,这是故事、是传说。我怎么会某天突然不见了?”

余丽丽又说道:“要是你哪天也这样不见了,我也会像她一样化成一块石头等你。”

“别说傻话了,人怎么会化成石头了。说了这是传说。况且,我不会突然不见了的。”

“那你答应我,不会突然不见了。我们拉钩,一千年不许变!”

“好,拉钩,一千年不许变!”

……

两人在湖边坐下,吹了半天的风,也说了很多悄悄话。湖边的堤上停着摩托车,夕阳西下,映照着摩托车,长长的影子映在两人依偎的身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