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人找你,你晚半个小时走就对了。”杨志刚点头说道,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挂了电话。
“看来高家,这是要把曾毅和高静给扯开了啊!”放下电话的杨志刚笑了笑。
“这高景盛也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这个曾毅,我看也很不错。”副厂长侯文志坐在一旁笑道。
“咳,人家家里的事情,咱们管那么多干什么?”杨志刚笑了笑。“这个销售一科科长的人选,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这个正要跟你汇报一下呢。”侯文志见他问工作,也就不说曾毅感情的事情了,接过了杨志刚递过来的一支烟点燃,脑子里做了一下语言组织。
“财务科和肖重林那边,把销售科所有人的业务成绩都统计了一下,”侯文志便汇报道。
“从今年以前来说,肯定是一科的那些老同志业务量大,毕竟以前属于计划经济,都是走指标的。”侯文志又笑道。
“以后计划经济将不复存在,靠指标的销售成绩做不得数!”杨志刚直接挥手。
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往商品经济转型,以后便是市场经济,买东西不再靠指标了,老百姓想买啥就买啥,那就得靠业务员的能力。
“从曾毅他们进厂那时候开始算起!”杨志刚直接下了命令。
“那要这么说起来的话,可就立竿见影了。”侯文志笑了笑,“祖学民因为业务积累量大,所以他三个月的业绩是最多的,有五万,其次是曾毅,三个月下来,做了一万六的销售量,赵仑比他差一点,做了一万二。”
“老侯,你觉着让曾毅来当这个科长怎么样?”杨志刚脸色陷入沉思。
“祖学民的销售量最多,如果说以成绩来的话,恐怕不服众!”侯文志摇头。
“祖学民的业务多,是因为他积累量大,你想想看,祖学民四十多了,做了十几年业务了,三个月做五万。”杨志刚伸出手指头在桌面上点了点。
“你得想想曾毅和赵仑两个小伙子,才进厂多久?三个月啊!三个月时间,一个一万六,一个一万二,如果说他们像祖学民这样做了十好几年,他们能为厂子创造多少效益?”杨志刚语重心长地说道。
“咱们销售部三个科室,一科人数最多,十个人,二科六个,三科四个,总共二十个人,每个月的业绩才多少?也就不到十一万。”
“咱们黄江厂可是四百多人的厂子啊,现在咱们还能感受感受计划经济的余温,可是等到以后,彻底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呢?”杨志刚面露忧心之色来。
在八十年代,一个月十万那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毕竟这是一个工厂,黄江厂算上后勤,总共四百八十名职工。
“光是每个月的工资开销就在两万块,这还没算奖金水电以及其他的一些开销,现在市里某些领导都有意见了。”杨志刚叹息一声。
“说咱们黄江厂的业务是一年不如一年!”杨志刚最后躺在沙发上。
“如果说还是这么继续按资排辈下去,恐怕不出两年,咱们黄江厂就要入不敷出了,我倒是没什么,明年过完年就退休了,可是后来的人怎么办?”杨志刚又问道。
“老杨,你这个位子,估计张明远接手的可能性很大!让他来搞嘛!”侯文志笑着说道。
他虽然是副厂长,但也是五十七岁了,等杨志刚后年退休,他都快五十九了,肯定不会接手厂长这个位子的。
“这个张明远心术有些不正。”杨志刚没好气道。
“算了,谁接任厂长这个位置也不是你我能说了算的,现在说科长的事情,你提议是曾毅或者赵仑是吧?”侯文志问道,杨志刚点头。
“我倒是有个提议。”侯文志想了想,“这两个同志业务能力都不错,都是大学生,前途远大,我看,可以在科长的位置之下,再设一个副科长!”
“给配一个副手?”杨志刚一楞。
黄江厂虽然是个正处级单位,但在职务配备上还是有些小心,三个销售科人员都很少,弄个副科长,影响有点不好。
所以才会在级别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像曾毅和赵仑还有祖学民这三个人,享受的是副科级待遇,但是都没有副科长的职务。
“这样会不会显得机构臃肿?”杨志刚有些迟疑。
“这倒不会,如果说曾毅和赵仑一个正职,一个副职,我倒是认为可以让他们互相竞争。”侯文志笑道,“谁的业绩要是降了,那么副职就可以顶上正职,下个月正职的业绩要是又下滑了,那么又再轮换。”
“我就不信,两个年轻人,血气方刚,又抹不开面子,不会拼命地去干事!”侯文志呵呵笑道。
“变相地竞争上岗,你这个想法倒是可以。”杨志刚脑子里思索了一下,“明天开会,咱们讨论一下,但是这个模式仅仅只能在销售一科,二科和三科的人太少了,再弄个副科长,恐怕有人会说。”
“这是自然的。”侯文志点头道。
下午到了下班时间,销售科的人都纷纷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曾毅,你还不走啊?”赵仑把文件放进抽屉,见到他还在奋笔疾书。
“我得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