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一种大部分人永远不想面对,但是又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它还是想住在四合院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之前小卫说过院子的位置不错,可能会有人不以为然,靠近路边不是吵吗。那是因为你们没经历过被便便支配的恐惧,不光是看见碰见的,还有就是闻见的。
不要被电视剧里面欺骗,大部分胡同都很窄,宽度基本都是2.5米不到,再加上大杂院一早起来都赶着去厕所,有些人忍不住就在靠墙解决了,所以各位,想想吧!
小卫当初买这院子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需要进胡同,而且里厕所也比较远。要知道现在很多都是旱厕,到了夏天,那味道,呛人,还有那苍蝇,诶~~
就算是过了些年改成了冲水的,也只是相对好一些!
前世的小卫看过一则新闻,说是在珠峰上面一锄头下去都是便便,那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便便是个大问题。
其实下至荒郊野外上到空间站,便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人类,额,我们先暂时的把阿三遗忘。
知道以前航天员上天之前要干嘛吗?灌肠!这样在他们升天的几天中只吃低渣食物,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合时宜的便便的到来。
嗯,我们的杨叔叔也得进行这样的操作,不信可以问问他去。
后面又陆续出现了粪便收集袋、尿不湿,直到2008年航天员们才用上了厕所,喜大普奔啊,感谢科技的进步。等下,他们会把从便便中分离水拿出来饮用这件事就不说了!
说完了空间站,咱把高度降降,飞机。早期的飞机驾驶员的便便会用类似漏斗的东西把便便塞进管子然后直接排除,和鸟类排便便的方式有一举同工之妙。
当然,有些不道德的战斗机飞行员可能使用瓶子这种容器,然后朝对方扔去。
到了75年,飞机上终于装上了马桶,但是,还记得走近科学里面有位大爷捡到了几块天上掉下来的蓝冰吗?去看看你家马桶的水箱吧,这位大爷好像还舔了舔。
高度再次降低,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想起来自己小时候非常喜欢在铁道旁迎着飞驰而来的火车,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暖暖的便便跟寒雨混成一块。
听说每年火车上面会产生11万吨的便便,再多就不需要说了吧。
至于城市里,感谢科技的进步,前世的小卫虽说住在化粪池上面,但是看不见啊。
再次感谢科技还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人们,顺便鄙视那些往下水道里乱扔东西的渣渣,这些塑料、橡胶制品很多都是人工给筛选出来,之后那些粪便才会送去处理站。
额,虽然这些被处理过的液体的其中一部分会再次来到自来水厂,但是你们不知道不是吗,你们并不知道它们会再次来到你手旁的杯子里。
不管怎么说,厕所那小小的按钮,碎说不能让我们和便便永远的分离,但是至少能让我们不要直接面对便便,远离便便的那个世界,再次赞美科技。
但是56年的京都,科技还是差了些,这就比较蛋疼了。
别说56年了,还记得窦维、王非被偷拍的经典照片,窦维起来倒痰盂,王菲捂着鼻子排队上厕所,那时候已经是千禧年前后了。
而现在的京都,虽然不能说是之前的粪都了,但说实话,这个帽子还没完全摘干净,人太多,没辙。
粪都,是每个古代的大型城市都避免不了的一个称号,因为旱厕的粪坑容积十分有限,很快就会被填满。
而早期的农业社会,粪便又是增产的利器,有需求、有利润,很简单的就形成了产业。
就说采蜜人这个职业,低端的就一个捞粪的粪勺还有一个装粪的粪桶,高端的还有一辆运粪车。
他们的工作就是收粪、晒干再卖给种地的农户,而他们晒粪的地方就叫做粪厂胡同。在三十年前,京都的采蜜人的规模有四五千人。
有利润就有争夺,这样就免不了冲突,于是大家先干架,干完了再谈,这样,后面大家划分了场地,这就是有名的“粪道制度”,承包区域的便便。
粪道也分三种,“旱道”、“水道”与“跟挑道”,“旱道”就是掏旱厕的便便,“水道”就是帮住户刷马桶服务的,“跟挑道”是收取马桶内的残留物的,是三类收入最低的。
小卫刚来的时候,京都还有着这些人在忙碌着。其实还有一种更惨的,他们没有固定的区域,就在路上拾拾捡捡。
他们还会帮忙送粪,就是用独轮车,上面绑两个木桶,上面连个盖子都没有。
就是这群可怜人,也有人压榨他们,你以为承包粪道的是这些工人?不,承包的是粪道主,这区域里面的便便就都是粪道主的了,他们会雇佣粪工来给他们干活。
直到快52年的时候,粪道的制度才被取消,这些粪道主也被划为粪霸了,然后依法处置,之后所有的厕所就都划归卫生局管理了。
南锣鼓巷这边的情况相对好点,因为这片是原来的富人区,能在这住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从封建王朝的将军王爷,到北羊正府的总统高管,或者就是文艺界的巨匠。
说点实际的,这边的地面就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