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投资电影是一个道理,暂且不说戛纳当地会在这场不到两周的盛会中得到超过2000个的就业机会,将近2亿欧元的收入一类的,只说电影节的赞助商。
官方的化妆品赞助商一签就是五年的合同,每年电影节举行都会在会场周围看到各种林立的品牌广告;汽车的赞助商在这场盛宴中将至少有超过一百辆的汽车投入使用,整个电影节期间戛纳的临海大街上面都将会被这些车辆充斥着,更不用说那些专供红毯使用的专车,全世界的镜头都对着这些车辆的品牌,这种大面积曝光的广告你去哪里找?
但就跟电影拿奖之后才能卖的更好一样,这些品牌本身也是冲着戛纳的国际影响力来的。一旦它的影响力下降,那么各个品牌商也会相应的降低自己的赞助数目,如此一来戛纳电影节就会变得有些寒酸跟掉档,毕竟赞助商也是分层次的。到了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赞助越来越少,电影节影响力越来越弱,依靠着电影节而产生的衍生项目也越赚越少……
跟欧洲电影逐年衰弱的情况相对的是好莱坞市场在全球的攻城略地,工业流水线打败了艺术,欧洲本就脆弱的电影业在这头巨兽面前不堪一击。连本土观众们自己都不喜欢、看不懂的电影你指望它们去征服世界?别逗了!
而面对着坚决扛起艺术大旗一条道走到黑,把电影节作死和大力扶持商业电影,跟好莱坞接轨,用从商业电影上面赚取的利益扶持更多的艺术电影这两条路,老奸巨猾的吉诺·雅各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选择。所以到了现在戛纳虽然影响力远超威尼斯跟柏林电影节,但在艺术性上面是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这次的《红磨坊》是裹夹着好莱坞大制片厂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巨大发行力度冲进戛纳的。如果单论电影的内涵跟艺术性的话,作为一个搞艺术的法国人,热内当然看不上这片子,一股子的浮华气息跟刻意制造,怎么跟《天使艾米丽》比?它有《天使艾米丽》的内涵吗?有《天使艾米丽》所传达的气息吗?能够让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又哭又笑,看完了之后还意犹未尽吗?
《红磨坊》撑死了就是一部用歌舞包装的烂俗爆米花电影,但问题是这片子的制片成本是《天使艾米丽》的三倍还多,打着复兴歌舞片的旗号,噱头十足,又是好莱坞的本土电影,在发行上面甩了自己的电影一大截,热内怎么能不担心?
他现在已经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听取另一个制片人的意见将电影在北美的发行卖给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这片子有玛格丽特做女主角,完全不愁卖。要是现在有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做背景,再加上这部电影的法国血统,完全可以在戛纳上面实现一下横扫。
但是他当初太过骄傲了,认为完全可以在戛纳电影节上面拿到一座奖杯之后再去跟好莱坞谈判,这样他就会占据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被人压价。果然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热内哀叹。
“你今天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去参加一个聚会,到时候会有很多欧洲文艺界的人士参加,这或许会对你拿到最佳女演员的奖项有帮助。”热内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对玛格丽特说。
法国本土还是有一些艺术大师的,但毫无例外的,这些人都已经年事已高。近年来法国电影的衰减让这些民族主义者非常不安,他们迫切的需要让国内再出现一些在电影上面能够扩大法国电影影响力的导演,即使这个年代已经难出大师,但大导演还是有可能出现的。本届的评委中四个法国人也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所以热内当初才会有那么大的信心。
他其实是有点儿惋惜的,要是朱迪·福斯特没有拒绝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主席邀请就好了,那样的话玛格丽特这个戛纳影后的位子就无比牢固了。现在的这位来自挪威的主席莉芙·厄尔曼有什么倾向性还真是不好说。
“你安排就好了。”玛格丽特对这些其实并不在意。
她在奖项上面没有什么追求,没想过要让自己名留青史什么的,也因此在挑选电影上面随意的很,可着自己的心意来。来戛纳参加电影节本来就是为了电影的宣传义务来的,间或着放松一下自己,能不能拿奖对她来说真的不重要。
说到底,她的事业在好莱坞,戛纳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连奥斯卡她都拿到手了,别的奖项就更不在乎了,难道她还能把自己的事业搬到欧洲吗?
不过,热内确实是对电影充满了热情,既然如此她也不介意跟着出去溜达溜达,就当是瞻仰一下前辈们的风采了。
“那我明天上午来接你。”热内露出一个笑容。即使他没办法拿到金棕榈大奖,至少要让玛格丽特不虚此行,她完全值得这座奖杯。
他现在万分庆幸当初艾米丽·沃森拒绝了这个角色才会让他遇见玛格丽特。这个女孩儿真是受到了上帝的宠爱,演那些爆米花商业片简直浪费了她的天赋,怪不得库布里克会那么喜欢她,玛格丽特确实是每一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演员,热内又不禁想起了在剪辑影片的过程中的感触。
她的每一个眼神跟小动作都让艾米丽的角色更加丰富,似乎那并不是一个电影角色而是她本人。成片出来之后,放映室中的电影让热内自己都忍不住被触动而流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