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国人,但小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住在巴西, 另一个是来自加拿大的移民,对美国的大学真的是不怎么了解。
卢克还好一些, 他的祖父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 是这所大学的杰出校友。父亲也毕业于这里,算得上世代哥大系。一般这种情况家里面的后代都会选择跟长辈进入一所学校,因为跟同等级的学校想比, 很多学校在条件差不多的学生中往往更愿意选择那些家中有亲戚在自己的学校就读过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优势。如果卢克想要申请别的学校优势就绝对不会像哥伦比亚大学这么大。
而托马斯,他的情况就不像是卢克那么好了。史密斯一家刚刚移民到美国没有两年,虽然同属于英语系国家,但他对美国的教育系统的了解还不如刚刚回到美国一年的卢克呢。好歹他家只是在巴西住了几年而已,不像他自己,两眼一抹黑。他自己是打算选择理工科的,但听刚刚那个女孩儿一说,在纽约学习理工科还真的没什么前途,或许他应该考虑那些工业大州的学校,这样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卢克想得倒是没有托马斯那么多,他的原则就是可着自己的心意来。某种程度上他跟玛格丽特一样的任性,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向来我行我素,根本懒得理会别人的想法。
曾经大学这种东西在幼年的卢克心里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如果照他原本的轨迹发展下去大概就是高中毕业之后就去混好莱坞,混出一点儿成绩之后可以在空闲时间去发展一些别的爱好或者是兴趣,总而言之,大学基本上从来不在他的生活清单上。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要是所有的东西都按照他的想法来,那卢克现在应该是在准备某个剧组的龙套试镜而不是站在纽约这个车来车往的街头思考要申请哪个大学对他比较有利。
几年前一封发错的邮件让卢克的人生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此在那道跟他预计的道路完全相反的方向上一路狂奔。起因是他交了一个比他还要奇葩的网友。两个人从95年认识至今快要四年的时间,当时还是一个十四岁懵懂的尚未建立完整世界观的小屁孩卢克在很多方面都深受玛格丽特的影响。包括主动跟父母沟通,控制自己的脾气跟性格,练习击剑,自由搏击等等,他向往玛格丽特口中描述的那种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
其中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则是玛格丽特不经意说出口的那句话,“智慧才是最性感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玛格丽特列举了一堆历史上面著名的人物来做参照物,从每个人的性格跟行事方面来剖析他们的发展崛起史,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一个聪慧的大脑跟渊博的知识,这些历史中的名人很多都无以为继,期间她又举了很多的例子。甚至连爱因斯坦都被拖出来给卢克当做参照物,如果不是他,二战根本就不可能结束的那么快。由此可见智慧这种东西的重要性,即使先天不能超越别人,后天也要奋力追赶,而大学就是一个智慧的天堂,人们会在那里开阔眼界,接触更广泛的人群,充实自己的知识……
天知道玛格丽特只是习惯性的按照休斯家的男人为标准来描述心中的完美男人形象而已。从老霍华德到亚历山大到威廉再到小霍华德跟史蒂夫,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顶尖人物,被这种环境包围她的审美当然会有倾向性,自家的父兄长辈最好什么的想法简直再自然不过。谁知道这居然让正值青春期荷尔蒙发育的卢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西方的社会氛围决定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作为一个男人,即使他还是一个男孩儿,对于打败其他雄性动物也有一种本能。没有一个男性会愿意承认自己没有性吸引力,卢克也不例外。十四岁正是他们的社会观念成型的时候,玛格丽特的这种理论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看法,也改变了大学在他心里没什么用处的观念。
还没有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的卢克真的相信了玛格丽特是个快要四十岁的成熟女性,也真的认为在真正的成熟人士认知中性感的男人就是玛格丽特形容的那样,一不小心就被忽悠到了人生的另一条路上。
不过这种改变倒是让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愿意改变自己的主意考大学的儿子当然比叛逆的儿子要好的多。所以说汉森夫妇真的应该给玛格丽特写封感谢信。
不提卢克跟托马斯的纠结,我们把目光转回到玛格丽特身上。
经过几天修整之后,家里的常驻人口明显恢复了精神,包括萎靡了好几天的Q跟詹姆斯。两只已经能在房间里面乱窜了。当然乱窜的是詹姆斯,Q只是趴在它的背上被驮着一起窜。而处于休息状态没事干的玛格丽特则是被丽贝卡拖着坐在沙发上面看录像带。
“我都快要被你笑死了,这段花絮在电视上面播出的时候不知道让多少人大跌眼镜,你的优雅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丽贝卡每次看这段儿的时候都笑的要命,今天也是一边笑一边说,毫无淑女形象。
玛格丽特一回纽约她就又有了一个可以窜门的地方,反正她现在刚生完孩子也没办法做一些比较繁忙的工作,只能在家里写写剧本,酝酿一下作品。带着儿子来他表姐家串串门也是不错的。
木着一张脸的玛格丽特看着丽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