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荣的员工每天进进出出,也都习惯了,陆莹莹来得少,每次来用要先仰头看一眼,好像不看到欣荣两个大字,就不能放心一样。今天刚下车的陆莹莹,依然习惯性的立刻仰头看上面,却惊讶的发现,“我记得上次过来,墙上还没有写这么多字啊,怎么现在每家公司都在外面写招牌了?”
“都是跟咱们学的呗。”许云云一脸傲娇,又有那么点见怪不怪的道,“是咱们公司起的头,后面在墙上弄招牌的公司都是有样学样。”
听她们这么说,后面下车的几人也抬头看过去,最后自信的总结道,“还是咱们公司的字体最大气,最引人注目。”
许云云含笑点头,当初公司决定把字体当作logo的时候,就专门请书法教授设计最适合欣荣的字体,别看就两个简单的汉字,人家大学教授改过好几版以后才定下来的,能不大气能不好看吗?
第120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二十章
欣荣基金会正式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记者会,许昕华是不打算出席的。毕竟她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除了发起、以及决定基金会进行的方向以外,其他事情全都是基金会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的。
其实基金会的工作,在许昕华这里就是一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基金会完成的每一个解救任务,都是会里的成员忙前忙后,先从实地考察,再联合行动人,制定解救方案,到最后的安抚善后、媒体公关工作,他们付出了行动和汗水,才能给出一份完美的数据。
许昕华不是会抢属下员工功劳的人,她一向只愁员工达不到她用人的标准,只要他们有能力,她绝对能提供给他们该有的平台,和属于他们的荣誉。
欣荣基金会成立以后,首次为了向公众汇报基金会工作成果的记者会,意义自然不一样,说是汇报工作,同时也是基金会全体成员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许昕华知道,她要是出现在这次记者会上,即便她刻意的低调、甚至压缩谈话时长,但这个记者会的主角,依然只会是她,而不是其他真正做事的成员。
因为基金会成立的那个记者会,就出现了这个情况。那天记者会总时长一个小时,许昕华真正上台不超过十五分钟,她只负责讲话,后续是林理事带她的团队详细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可记者会之后,无论是各家报社的最终报道,还是电视台播出的记者会现场视频,全都不约而同的把许昕华当成了那天的主角。
是,许昕华是欣荣公司的副总经理、基金会理事长,一个年轻还具有惊人美貌的女性,无论从社会地位、女性话题、还是新闻的角度,媒体都有理由把重点放在她身上。
甚至连许昕华自己都承认,那天的记者会变成她的个人秀,完全是利大于弊,媒体堪称惊爆的报道角度,让这种本来并不受群众关注的新闻进入了广大群众的视线了——试想一下,许父他们在老家都能听到有人讨论这个新闻,那么全国各地,注意到这些报道的人又该有多少?
许昕华受到的这些广泛关注,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会注意到她所代表的欣荣女装和欣荣基金会,那么他们做这件事,也就成功了。可能唯一会受到委屈的,就是基金会这个真正做事、却默默无闻的团队成员了。
外界不会管到底是谁在做事,但许昕华不能不考虑团队的想法,这次记者会她才决定不出现,让基金会的成员自己负责,鲜花和荣誉也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周婕他们回公司的路上,许昕华接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电话,让自诩见过大风大浪的她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去了郁白文办公室。
郁白文是基金会成立之后来的首都,他过来的时机非常成熟。
那段时间,欣荣女装刚好随着基金会的动静,进入了社会各界的视线。
在这个年代,公益基金会的意义,和二三十年后很不同,在几十年以后,社会上会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有政府发起的,也有很多是民间组织的,那个时候的公益事业已经较为成熟了,基本上能做到全国闻名的大企业,或是成功的公众人物,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人们对此也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现在不一样,欣荣不能说是第一家关心公益的企业,但绝对是私人企业中的榜样。当下能把目光放到公益事业的企业,无论目的如何,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去做好事的,没有人在公益项目上炒作、造假,因此欣荣基金会的决心,社会各界也都是相信的。
尤其是欣荣只是一家私人企业,他们能有这样的觉悟,说明欣荣负责人的格局,就比很多私企负责人的眼界格局大,有句话叫“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解释,你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你的能力也一定会跟着提高到某个水平。
欣荣的负责人,还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莫欺少年穷,年轻人才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有思想有格局的年轻人,就代表了无限的可能。
因此,尽管欣荣只是家私企,没有多牛逼的背景和人脉,企业规模放到首都也只是泯然于众的程度,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看好欣荣的未来。
首都是全国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