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太失礼了。”林雨桐掀开被子,看了看窗外,雪又大了。“也该做晚饭了。”
“我先拿粮票去粮站换了二十斤黑面,然后才去接的人。回来买了三斤肉,晚上包饺子。”
“行!”林雨桐说着,就起身去洗脸。这两天不知道是伙食跟不上,还是孩子的饭量大了,反正奶水有点不足。这半天功夫,也不见涨奶。
等四爷和林雨桐去堂屋的时候,屋里已经支起案板了。
“厨房没有这边暖和。再说了,这一大家子的饺子,叫咱们两人包,得包到半夜去。”印薇手里正在剥葱,见了林雨桐就笑道。她今儿是真高兴。
前面门房传来剁肉的声音,这力气活肯定是郭永红的。那么和面的就是印昆了。
“二哥好。”林雨桐问了一身好。
“小林好。”印昆有些黑,一笑一口白牙。“都洗洗手,一起包。”
林雨桐应了一声,洗手去了。
四爷问印昆,“父亲呢?”
“里面呢。不错眼的盯着孩子看。”印昆扬了扬下巴。孩子睡着了,他就坐在床边盯着看。自己这个好些年不见的儿子,瞧了两眼就拉倒了。
吃饭的时候,就听印昆说他那边的事。
“……不光是粮食难,就是做顿饭的柴火都难。咱们那跟东北还不一样,没什么硬柴火烧。都是麦秆,花生秧子,还有棉花杆,玉米杆。”他说着就叹气,“麦秆,花生秧子还有玉米杆,都能给牲口当饲料。生产队哪里舍得叫大家分了当柴火烧。都拉到饲养场当饲料了。就那点棉花杆,一家分那么一点。够干什么?所以,我宁肯吃点亏,拿着粮食在别人家搭伙吃饭,也不愿意自己做饭。奶奶在的那两年,能难为死我。就是大家伙照顾,也不够给奶奶烧炕的。等奶奶走了,我干脆将家里的门一锁,跟插队的知青搭伙去了。天天下了地回来,得捡柴火。要不然就没法做饭啊。常不常的就会有饭做到一半了,半生不熟的,但就是没柴火了。正做饭呢,跑出来到处借柴火的人天天都有。咱们那边的地里,夏天没有草,冬天地里比人的脸都干净。把草弄回去晒干,就是柴火。冬天那树,都被剪的剩一根主干了。真叫一个干净。”
“有那儿子多的人家,家里好几个半大的小伙子的,就是省着吃,顿顿喝稀的。这秋收的粮食吃不到年底。”说着,他看了印长天一眼,问道,“村头的老六叔您知道?”
印长天点头,“咋不记得,小时候一起掏鸟蛋的。”
“他家七个儿子,年年欠生产队的粮食。那一年,年过不去了,大年三十,家里一口吃的都没有。咱们那边不是讲究,大年三十不能往外借东西嘛。他也不好意思张嘴。全村他都欠着债呢。最后,还是三爷爷把饲养场里,做饲料的花生秧子重新翻了一遍,把那些瘪得很的,剥出来都没瓜子大的花生,带壳给弄了半麻袋送过去。一大家子,靠着那个过了个年三十。”
“到了春天,青黄不接,那种在地上的花生发了芽,不少孩子摘那个苗吃。都是晚上,趁大人睡着的时候去。因为看不见,就把一种胖草当豆苗吃了。浑身发青,脸肿的跟面盆似得。就这,还挡不住人偷吃。饿得没办法啊。后来,生产队也不管什么生产任务了,多种红薯,这才算能吃饱了。”
第316章 那个年月(45)四更
印昆回来穿的衣服实在是不像样了。屋里暖和,林雨桐瞧着他身上穿的是老爷子的一件旧衬衫。
她也是在靠山屯的时候,就见过这样的,光身子穿棉袄,风一吹,全往里面灌。也就是小伙子火气大,要不然还真不一定受得住。
可见在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想起回回给自家寄的东西,那真是不算少。可能都是他八成的收入。
林雨桐就道:“是自家人,二哥干嘛客气。每一回给那么多东西……”
“我就一个人,老幺他拖家带口的,尤其是三个孩子……我接到信的时候都懵了……这可咋养活……我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不饿,横竖不能叫孩子受委屈不是?就算我真的没饭吃了,把脸往衣兜里一揣,干脆不要脸,东家蹭一顿,西家蹭一顿,也就活过来了。”印昆说着,就带了几分无赖的样子。
等抱着孩子回到屋里,林雨桐就说,印昆这人真不错。
四爷点点头。有点像是老九对老十,不管自己有没有,只要老十开口,就没见不给的。有时候,就算老十不开口,老九有了好东西,都先给老十留一份。
林雨桐就收拾了两套兵团发下来的新军装。一套单的,一套棉的,连袜子带鞋都有,更有一件崭新的军大衣。这在现在还都是流行的。
还有两套棉布做的衬衫,衬裤。都是没上过身的。
反正两人的身量差不多。
四爷接过来,就送过去。
林雨桐喂了孩子,四爷还不见回来。都睡了一觉了,才听见门响。
四爷裹着一身寒气进来。
他不敢进里屋,怕凉气惊了孩子。林雨桐听见他在外间脱衣服。
“闲聊了?”林雨桐问道。
四爷点点头,“刚好姐夫也在那边,就说了一会子话。他也想知道云南那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