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书闷闷回到家,也没敢告诉夫人实情,只说请了崔嵋去郭家说合,吴夫人很高兴,从此翘首盼望清哑请人上门提亲。
再说太皇太后,听了王瑛选婿结果,大为震惊。
她惊问:“怎么不是严家那孩子?”
杨嬷嬷回道:“严公子没有去。”
太皇太后更奇怪,道:“怎么不去?”
她差点就说出貔貅的事来。
当时敏妃正在旁,太皇太后记得严暮阳是敏妃娘家嫂子的侄儿,忙问敏妃:“敏妃,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敏妃斟酌道:“听三嫂说,她父亲已经为侄儿相准了人家。”
太皇太后觉得此事蹊跷,命杨嬷嬷去查怎么回事。
杨嬷嬷便查出王瑛的貔貅不是严暮阳的,严暮阳的貔貅如今挂在郭巧儿身上,这是他亲口证实的,当日蔡家许多人都听见了。
这一来,慧怡郡主误导太皇太后的事就露陷了。
太皇太后面色很不好。
被重外孙女欺骗的感觉能好?
她还想找个机会为王瑛和严暮阳赐婚呢,亏得没有莽撞,才没酿出大错;又想,王家匆匆为王瑛选婿,难道就是怕她赐婚?王源夫妻不便在她面前说慧怡郡主不是,只能先将女儿嫁了。
一定是这样!
结果,王瑛挑了这么个夫婿。
太皇太后越想越气,心跳加快,眼前一黑。
她闭眼,深吸一口气,待平静些了,才缓缓问道:“这么说,严家选中的儿媳就是郭巧儿了?”
杨嬷嬷斟酌回道:“应该是。”
太皇太后道:“可靖安那天说,要代小孙子求娶郭巧儿。”
原来,镇南侯府获罪,慧怡郡主退亲,婉容大长公主便进宫来求太皇太后作主,为慧怡郡主再挑一门好亲事。太皇太后也怜惜慧怡郡主,真心为她筹谋,挑来挑去,都没挑到合适的。
恰好靖安大长公主的小孙子林熙进京,那天进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婉容大长公主见了林熙后,便动了心思,暗示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也喜爱林熙阳光开朗,要将慧怡郡主许给他。
靖安大长公主委婉道,她已经相中了郭织女的侄女郭巧儿,又说那孩子性子活泼,且是乡野长大的,而林熙也是在山野长大,性子随意不喜拘束,与郭巧儿正好堪配。
太皇太后听见这样说,不好强求,只得罢了。
这时想来有些奇怪:郭家到底要把巧儿许给谁?
莫不是靖安不喜慧怡郡主,拿郭巧儿做挡箭牌?
杨嬷嬷摇头道:“若没有结亲之意,靖安大长公主不会这样莽撞的。想是还未对郭织女挑明,所以织女不知道。”
太皇太后点头道:“这也有可能。”
因为这件事,太皇太后从此对慧怡郡主情分便淡了。
太皇太后不知道,慧怡郡主也正生气呢。
因她听母亲说相中了靖国公府的林熙,心里倒也愿意,便在家等着好消息。谁知最后却不了了之。问母亲,母亲便告诉她缘故。
慧怡郡主愤怒道:“一个村姑,竟成了香饽饽了!不过是借着织女姑姑的光,真当自己也是织女了?就算她是织女,也就一个身子,还能嫁几个男人不成!”
旧仇加新恨,她更加讨厌郭巧儿了。
她实在想不通,这世道都怎么了?
郭巧儿能得严暮阳青睐就罢了,毕竟他们都出身商贾,有从小儿一起长大的情分在;靖国公府的林熙怎么也能看上一个村姑呢?
慧怡郡主觉得这是对皇家的羞辱!
她绝不能容忍,因此暗自想主意,要给郭巧儿一个教训。
※
当晚,崔嵋来到幽篁馆找方初。
他告诉方初,户部冯尚书递交了告老还乡的折子,皇上已经允准。吴尚书为官清正,很得圣心,有消息说他会转到户部任尚书。内阁成员分别为:户部、兵部、刑部、吏部四位尚书,另加大理寺正卿和左都御史,如此一来,吴尚书便进入内阁了。
崔嵋劝道:“那吴青梅不过一时糊涂,十几岁的女孩子处事不周也是难免的。吴尚书家教甚好,已为此事责罚了女儿;郭织女一到京城,吴尚书夫妇又上门赔罪,算很给郭家脸面了。”
方初委婉道:“郭家也不是记仇,只是他们两个经历了那件事,已有心结,若是强扭在一起,恐成怨偶。”
崔嵋点头道:“这倒也是。”
他想了想又道:“小儿女争吵也是常情。方兄劝劝郭家。若是平常,吴家的门楣高,郭家倒不好攀附。眼前情形则不同,吴姑娘的闺誉受了影响,且是因为郭勤而起的,郭家若坚持不娶吴姑娘,定会被指责狂妄失德。一个商贾敢这样对朝廷重臣,叫人怎么想?连带郭勤的前程都要受到影响。将来他考中进士,会因此事被人诟病。别说吴家家世好、吴姑娘才貌出众,便是个无盐女,也只好咬牙娶了。郭家根基浅,在朝堂上结个亲家总比结个仇家要有利。”
他将厉害关系分析摆明,暗示方初:为了郭家的前程,郭勤必须要娶吴青梅;若不娶,得罪吴尚书不说,清哑还会被人指责。
在他看来,郭家因祸得福,捡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