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宋默换了一身说书人的衣服易了容,没承想就被推进了春风如意楼的戏台上。
“和先生只管好好说,等先生说罢,该是你的赏钱一分都不会少。”此时人多,刚刚那出言不逊的伙计也收敛了不少,这一番软硬手段倒是拿捏自如,看来春风如意楼的掌柜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宋默站在戏台上打量了一圈,只见戏台的中央放着一张乌木桌子,桌面上一壶清茶,四只茶杯。
宋默一看这不对啊,少了许多吃饭的家伙什,比如说醒木,纸扇,手绢之类的……
就在宋默发呆的时候,下面的看客不乐意了。
“怎么着啊?今儿还能不能说一段了?”一个瘦弱的中年人不悦道。
宋默被他这一激猛的一拍脑门喃喃道:“众里寻他千百度,怎不知他在灯火阑珊处呢?”
说着,宋默从肩上卸下那个抢来的布包。
打开一看,里面齐整的放着手绢,醒木,和纸扇。
没想到这牛气的不行的和大爷,竟然还真的是说书人。
这醒木又叫作九方,因为一块木头上刻着二十条边线,共计十个面,通常说书人会将醒木平放在桌子上,醒木便有九面露出来。
这醒木除了表演时用作道具,更重要的也是身份的象征。
不同的师承,不同的水平,自然用不同的醒木。
纸扇和手绢也是重要道具,说书人常用扇子来代替刀枪、兵刃、毛笔等。
说书人会通过舞动扇子,活灵活现地模仿出武打时的刀枪架势,也可以表现出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景象,可以说无所不能。
当然根据师承以及习惯的不同,不同的说书人使用扇子的方法也略有不同。
除了最常见的醒木和扇子之外,还有些说书人在说书时会使用其他的工具,如手绢、茶壶、茶杯、烟具等,其中手绢就是一块普通的白色手绢,在说书表演的过程中,手绢同扇子一样可以代替和模仿很多物件,比如说书信。
说书人也可以用手绢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来擦汗、擦泪,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宋默还在脑海里回想说书人这个行当,但眼瞅着下面看客的情绪越来越不对,连姜婉怡唐意和那个青年男子也望向了自己。
宋默硬着头皮倒了杯清茶,随后“啪”的一声!
他敲响了那块黑漆漆的醒木。
乌木桌子结实带孔,最是传声,这一下引的台下众看客皆是看向了自己。
宋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声如清雷,不甚炸耳。
“一块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
“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
“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
定场词说完,再次抄起醒木,在看客疑惑的目光中,宋默不轻不重的拍到了乌木桌子上面。
“啪!”
一片安静。
看客们都不知道宋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见他不紧不慢的将醒木放好笑着说道:“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树上鸟多音杂乱,河里鱼多水不清。”
“诸位明公、老少先生,莫嫌我拙口笨腮、胡蒙熏耳、笨口乱崩、咬字不真。你们大家就稳坐排行,看说书的在下,推开那牛皮蒙的小鼓,磕开那飘江过海的三块木板,给大家说唱一段,消愁解闷一回。”
“不用包头,不用画脸,不用上台,不用蹬板。小二姐上炕,咱扭头就唱。爱听文来爱听武,爱听忠来爱听奸?爱听哭来爱听笑,爱听素来爱听酸?”
宋默这一段张弛有度的开场白着实镇住了那些还面露不满的看客,只听他声如清雷,字字清晰入耳,四面八方,不失偏颇。
见众看客都被镇住,宋默微微一笑道:“一人难称百人意,今天咱什么也不说,且听我说上一回《金缕衣》。”
这众看客们听惯了康大爷讲的《六扇门四大名捕》,也听惯了《五花八门》,这猛的听宋默要说上一出《金缕衣》,顿时都转过脸来等着他的下文。
宋默见吸引了目光,也开始手拿纸扇娓娓道来。
说书,不是照念话本,而是讲究引人入胜。
宋默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您也听了,咱要说的是金缕衣,您可知何为金缕衣?”
台下看客无一人回嘴,宋默也不怕冷场,毕竟时间还长着呢。
“有人可能会猜这金缕衣不就是镶着金丝的衣服嘛?这您就猜错了,这金缕衣不是衣服而是一只曲子。”
果然,宋默这话一说完,下面的看客眼神更加的好奇。
宋默继续说道:“话说啊,在江南间州生的一奇女子名唤杜秋娘,她出身低微,却独禀天地之灵秀,长的那叫一个绝色天香。哎,各位请瞧,也就比那个姑娘还漂亮三分。”
宋默起了玩心,挥动纸扇看似随手一指,却不偏不倚正指向姜婉怡的身上。
众看客一看,不由地笑开了怀,姜婉怡本就生的清冷美丽,比她还美上三分,那得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