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第69节(1 / 3)

蒜黄韭黄一般都是冬天没什么蔬菜的时候,把蒜、韭根放在暗室里培育,没有阳光,长出来的菜没有叶绿素,嫩黄色,也很好吃。姜芸就想培育试试,成功了冬天就直接在自留地大面积培育。

姜光焜:“倒点酱油。”

炒韭、蒜、葱类的蔬菜,姜芸都喜欢加点酱油,会特别鲜香,小孩子也学会了。

因为袁野会说话,家里人都高兴,这顿饭吃得就特别开心。小海炒了一小盆韭黄炒鸡蛋,又带着弟弟们给宋书记、大队长、张爱英家送了个菜,以示庆祝:我们家袁野会说话了!

吃过午饭,大家都歇晌觉。

孩子们精力旺盛,他们不睡觉。小海带头和面洗了面筋,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黏黏的,掺在细长杆上,再绑再长棍子上去粘知了。

如今细面精贵,满村就姜芸家舍得拿面粉哄孩子玩儿,满村也就姜芸家小孩子有自主权。可把蛋蛋兄弟、铁头、柱子等孩子羡慕得不轻,一中午就围着哥几个转,跟着去粘知了,帮忙打前哨。

袁野本来像从前那样守在家里看姜芸睡觉,结果被孩子们拉出去帮忙粘知了了。他目力绝佳,力气大手稳,一粘一个准儿,一晌午就能带着孩子们粘不少。

最后小海负责分战利品,参与者人人有份,还打发那小哥俩回去给姜家送。

而姜芸午休一个小时就起来,梳梳头洗把脸去大队找宋书记。

结果宋书记、大队长和福爷爷几个已经去地里勘察麦茬庄稼的出苗率情况。这一次三个大队全是姜芸负责浸种,出苗没问题,只是种的时候为了保险一个窝里撒了两棵种子,一共长出两棵玉米来,就需要拔掉一棵。

全都长得很好,拔掉哪棵都舍不得,可惜还是要拔掉,否则分散营养一棵也长不好。

大队长乐呵呵的,“姜芸真的很了不起,咱们大队以后种子不成问题。”

宋书记也频频点头,“今年的模范大队咱们是拿定了。”

福爷爷背着手,“就模范大队?”

宋书记笑道:“模范个人也得争一争,我已经写好推荐信啦,你猜推荐谁?”

福爷爷心里欢喜,嘴上道:“反正不是我。”

巡逻了一会儿大队长继续去别的地块看看,宋书记就和福爷爷一起回大队。

路上他问:“老哥,你这个腿好多啦?”

福爷爷拍了拍,“那是,比你都好。”

两人说笑着回大队,正好碰到出来找他们的姜芸,就一起回去说话。

姜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然后道:“书记,咱们可以给革委会食堂大量供应鸡蛋了。”

宋书记自然很高兴,之前食堂就说大量要,姜芸给压了一阵子,想等牧场弄利索陈家大队的鸡送来再说。

姜芸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宋书记等人,她想做高档精品,不管蔬菜还是鸡蛋。现在就开始做高档品,打开政府食堂的销路,以后有利于他们发展其他大众产品。

她可不想只做菜农,然后受制于运输业、中间商等资本限制,将来出现终端买不到好菜,菜农的菜还烂在地里没人要的情况。

而要想把整个流通环节打通,自然需要很多人的支持。现在趁着改革开放还没开始,先把省内的口碑打出去,以后的事情都好说。

宋书记对这些的了解自然不如她多,不管是理念还是一些想法都跟不上,但是他好学。他和姜芸聊了半天,就明白很多,为什么姜芸要走高档路线,为什么不和郊区菜农抢市场等等。

宋书记直接拍板:“我同意,我代表大队长也同意。”

姜芸又提议把小牧场的权责明确一下,她借大队的钱,可以当大队资金入股,但是管理权等都在她手里,白纸黑字明确下来。

这样以后也不会发生其他的纠纷。

毕竟宋书记和大队长年纪大了,不会一直任职,等过两年公社、革委会取消恢复乡镇建制等,势必会有一些动荡。

她要防患于未然。

宋书记对这些也不了解,但是福爷爷懂一些,他们可以商量一下,再跟公社取取经就可以确定下来。

说完大事儿,姜芸又跟宋书记和福爷爷商量,小牧场和试验田需要人帮忙,她得从大队挑几个。

宋书记让她自己决定。

姜芸之前已经跟张爱英、孙桐、杨晴和另外一个女知青商量过,她们都非常乐意来给姜芸帮忙。

男劳力有袁野帮忙,就不需要再挑大队的。

第二日姜芸先去试验田看看,然后回牧场,陈福基已经带人来送第一批小鸡仔。

杨晴领着小海小河正在接收,一只只点数清楚,还要拿洋红洋绿给小鸡仔抹抹红绿屁股,一是为了计数,二是为了标记,免得不小心跑出去被人拿走不归还。

杨晴:“姜芸,第一批送了三十只小鸡仔,十只三个月的童子鸡,六只小鸭子,还有两对兔子。”她把记录的账目给姜芸看。

姜芸看了一眼就去和陈福基打招呼,给他签字让他拿着单子去大队找福爷爷支钱。

那边张爱英和孙桐在薅野菜剁野菜,丢在喂食区,让母鸡和鸭子们自由进食。

虽然有牧草,但是姜芸用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