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了家。
第二天大清早陈阳就去帮忙了,等陈福香起床的时候,他刚好端了一盆猪血回来。
“福香,把锅洗干净,掺半瓢水烧开。
等水一开,他把猪血倒进去,小火煮了几分钟,关上锅盖闷了一会儿,洗过脸,喝了粥,再掀开锅盖,猪血已经凝成一块了,不老不嫩,刚好合适。
他把猪血捞了起来,放进盆里,扭头对陈福香说:“中午哥哥给你煮猪血汤吃,走吧,拿盆子,咱们去分肉。”
分肉是大事,家家户户都喜欢全家出动。
兄妹俩过去时,村头已经排满了人,有的已经分了一部分走。
这次是村里养的猪,跟上次分鱼一样,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既照顾了老弱幼,也兼顾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而且为了公平,每家都是肥瘦相搭配,每样来一点,骨头和猪下水也搭在了里面,选择瘦肉、骨头和猪下水的可以多拿一点。
后者没有油水,很不受欢迎。但陈阳经常在外面跑,听说过,其实这些也是好东西,比如骨头可以补钙,对长身体的小孩和老人很有好处,猪肝可以补血明目等等。
所以他跟陈福香商量:“我们要点猪肝、猪骨头吧。”
其实他还想要猪大肠的,不过那个味道很多人接受不了,他怕福香不吃,所以就算了。
陈福香自然是没有意见:“好啊。”
于是轮到兄妹俩时,陈阳说:“我们的肉换一半猪肝和猪骨头。”
听到这话,大家都扭头诧异地看着他们,还有人不要肉,要骨头的?
不过等看清楚是他们兄妹后,大家又明白了。不是人傻,是他们家的肉多,所以可以选骨头和猪肝换换口味。
没办法,谁让陈阳能干,他们兄妹人少分的肉又多呢,两个人比好多四五口人的家里都分得多,羡慕不来。
说到人少,这还得归功于陈老三和梅芸芳两口子啊,要不是他们两口子作,陈阳还不能当家作主呢。
大家扭头看排在隔壁队伍的梅芸芳。
梅芸芳装作没听见前面的动静,扭头跟女儿说话,实则心里酸死了。好好的肉不吃,非要吃骨头和猪肝,真是个贱骨头,有好日子不会过。
猪肝和猪骨头相较于猪肉便宜多了。去肉联厂,猪肉要六七毛一斤,还得有票,但猪骨头往往只要一两毛一斤,还不要票。所以一斤肉能换四五斤猪骨头。
陈阳兄妹加起来,这次总共能分三斤肥肉两斤瘦肉。他只要了两斤肥肉,其他的全换成了骨头和猪肝。一头猪也没多少猪肝,所以还是骨头居多,有排骨,有筒骨,总共十来斤,装了满满一大盆。
陈阳端着这一大盆往家走,很是惹眼,一路上不少人跟他打招呼。
“阳阳,要了这么多骨头啊?”
陈阳笑了笑:“是啊,我看骨头比较多,就少要了点肉。”
“阳阳这小伙子真不错。”大妈夸道。
不知是谁忽然说了一句:“陈阳多少岁了,有20了吗?”
“没有,今年18,明年19,虚岁倒是差不多20了。”
“那可是个大小伙了,该说亲了。”
“是啊,他是个能干,年纪也到了。”
“对啊,福香是个傻的,等开了工,家里没个女人操持也不方便。”
……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说着说着就拐到婚事上去了。然后大妈才发现,陈阳这小伙子很不错啊,拿出去相亲也是个抢手货。
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又吃苦耐劳,勤快能干,而且心里是个有数的。这不,一分家就建起了砖瓦房,连小队长家还在住茅草房呢!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分了家,上面没长辈管着,谁嫁给他啊,一过去就当家作主,住上砖瓦房,不用看公婆脸色,也不用受妯娌的气,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个傻子妹妹,可能要养一辈子。但哪怕这样,人的小日子也比村子里大部分人强多了,嫁过去也不亏。而且陈福香也是个大姑娘了,最近好像没那么傻了,过几年很可能也要嫁出去。
这么一看,陈阳在乡下还真是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对象。
不少大妈婶子阿婆都动了心,她们自家没合适的女儿,或者跟陈阳同姓不宜通婚,但谁娘家还没个大侄女、外甥女之类的啊。对视一眼,她们都明白了,不光是自己起了这个心思,竞争者恐怕还不少,得抓紧了。
陈阳完全不知道,只不过去分了一次肉,他就被人惦记上了。
回到家后,他把猪骨头挂了起来。冬天天气冷,放一两天也不是问题,这么多骨头他们一两顿也吃不完,陈阳要这么多另有用处。
他对陈福香说:“快过年了,咱们明天搬家吧。大根叔、四奶奶他们帮了我们不少忙,还有五爷爷是长辈,咱们搬家,也该请他们吃顿饭。”
这是早就说好的。
陈福香点头,指着肉说:“哥哥,只有猪肉够吗?要不咱们再带栗子上山溜溜?”
看出她的小心思,陈阳点了点她的鼻子:“不用了,我已经想好了,猪筒骨萝卜汤,爆炒猪肝,蒜苗炒猪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