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的往外租,可谁能保证有没有人偷偷在租的呢?
别的不说,就说封阿姨他们家那儿,昨天我问谢壮哥,他跟我说有人要一个月三十租他们家那靠街的小屋,他爸妈没同意。
我姐房子不比他家那小屋大得多?他那才多大点儿啊,有没有十个平方都不一定!”
美美说的这事儿,姜家人还真不知道。
自从她这服装店开了张,院儿里的人都看在眼里。
现在也有那眼头活的,开始有样学样的把之前垒起来的高墙又重新拆了。
然后开始试着自己鼓捣点东西卖。
有卖吃的,也有卖杂货的。
当然,大家都还是试水阶段,没谁如美美一样搞得这么轰轰烈烈,大家都悄没声儿的,所以也没看出来谁家的生意做得特别好。
谢强这辈子一门心思去做了学问,美芳更是在医院里忙得脚打后脑勺,两口子看样子跟做生意也没了什么缘分。
可他家几个孩子似乎在这方面都有天分,谢强没了这方面的心思,还有谢壮和谢诚。
以前可能也没往这方面想,但看着美美生意火了,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谢壮子承父业,去汽车厂做了一名司机。
谢诚当初年龄小,被他哥抓得紧,学习还行,最后也考上了大学。
不过是留在了本地,上的就是宁林大学的工学院。
这兄弟俩不知道怎么商量的,俩人一合计,直接将谢壮住的那间屋子给拆了,俩人搬到一间屋子里住了上下铺。
反正谢诚现在住校,平时也不太回来,倒也不显得住的有多挤。
他们把房子整出来之后开了一个售卖百货的小商店。
面积不大,就卖些街坊邻居们常用的针头线脑,日用百货。
一家俩司机,平日里东奔西走,想带点本地少见的各省市特产也方便。
再加上谢壮,谢诚俩壮小伙,平日里轮班去进个货什么的,也不是大事儿。
所以几乎没费多少功夫,那小百货店就开起来了。
封朝霞直接把钱小芸找了来,俩小老太太商量着轮起了班儿。
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反正离得近,连给他们两家的宝贝儿康健做饭都不耽误。
甚至有时候也不论什么班儿不班儿的,俩人天天在一起。
一个看店,一个忙活从美美那儿接的活计。
这不知不觉间,两家人的日子都明显更好过了起来。
“五年,按爸说的。”
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妹妹,姜晓菱怎么能跟美美论这么真?
如果不是现在钱真的不凑手,她都不会找她要什么租金。
别看她说的跟真的似的,可姜晓菱又怎么会不知道妹妹这还是在让着自己?
毕竟这房子现在一个月他们才往厂里交五块钱的房租。
这一年收妹妹一千块钱?简直是在开玩笑!
别说她觉得不合适,就算是丈夫回来肯定也不会同意。
反正不管是怎么商量的吧,这两千块钱姜晓菱还是收下了。
加上他们两口子这几年也存了差不多有一千块,买房子的钱应该差不多够了。
更何况父亲最后也表了态,说他们也拿八百块钱出来。
不管是用来买房也好,改造也好,这钱他们不再收回,让他们小一辈儿的商量着来。
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考虑房子的时候得把小河和宁宁的房间考虑进去。
事情决定之后,当天晚上姜晓菱就把这事跟儿子说了一下。她主要是想让庆庆帮她看看后世的宁林发展方向是什么。
因为之前儿孙们跟她说过很多,说市容市貌变化很大,如果她去了那个年代,肯定找不到一丁点以前的痕迹。
所以姜晓菱就有点担心。
怕这边自己终于把一家的房子定下来了,那边没几年搞什么市容建设,再给拆迁了。
那也太折腾了。
他们年轻人也就算了,让老一辈的跟着搬来搬去,实在是不合适。
这一次邵国庆的回复很快,却并没有给姜晓菱带来什么满意的答复。
他说这事儿得好好的查查,他现在年龄大了,玩电脑玩的越来越不灵光。
这事儿还是得交给邵洋,让他去办。
让妈妈别着急,他今天晚上就跟邵洋说。
从最早和家里联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
邵洋都已经三十岁了,更别说邵国庆了,早已经真正成了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