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书院规模不小,三万两已经是最少最少最少的了。
既然修建了,那自然是要建好一点儿,但随随便便建一个就要五万两,她可是要建两个的啊。
这费用有些超乎她的预算了。
姜绾思岑了会儿,望着陈大人道,“如果从军营里找人做苦力,所需木材自己从山上伐呢?”
陈大人,“……。”
齐墨远,“……。”
陈大人看了齐墨远一眼。
尊夫人真不是一般的会精打细算。
“两万两足以,”陈大人嗓音飘的厉害。
他现在彻底相信这书院是皇上要建的了。
不是皇上要建的,能让两小辈这么褥羊毛?
齐墨远轻咳一声道,“军营人多,如果从军营里找的话,估计三个月就能建好。”
陈大人点头,“三个月足以。”
又商议了会儿,陈大人便告辞了。
齐墨远把图纸卷起来,道,“我把图纸送进宫给皇上过目。”
虽然王爷手下将士不少,但没有皇上准许,齐墨远也没法让他们去修建书院。
姜绾点头,笑道,“既然进宫了,就顺带给永王爷施点压。”
齐墨远看着她,“怎么了?”
姜绾把二太太去找王妃换字画的事说了。
这事不是那幅赝品画毁了就一笔勾销的,不闹大点儿,怎么把王府里那些不要脸的人一块儿揪出来?
齐墨远带着图纸,骑马进了宫。
他前脚进宫,后脚王爷和姜老王爷他们也过来了。
姜老王爷看着齐墨远的身影,道,“那是我孙女婿?”
他问王爷。
王爷道,“有点像。”
姜老王爷,“……。”
算了算了。
靖安王看着也不像亲爹的样子,连儿子都坑,认不出儿子也很正常。
就是皇上突然传召他们进宫,也不知道有什么要紧事需要商议的,也没听说边关要打仗啊。
王爷和姜老王爷两个人在朝中分量举足轻重,又是被皇上传召进宫的,还是头一个没能直接进去,在御书房外等了半天,还是因为自己儿子孙女婿等的。
两习武之人,耳力好,能听到御书房内传来的皇上的说话声,“书院是不错,但国库空虚,朕也没钱。”
王爷,“……。”
姜老王爷,“……。”
两人互望一眼。
皇上一向爱面子,居然能从他嘴里听到没钱这样的话,简直匪夷所思。
他们不知道,皇上是被齐墨远和姜绾坑怕了。
从铺子到田契,皇上到现在没见到一个铜板,就只有往外掏钱的份。
这么大一间书院,建好少说也要十万两。
万卷楼是很挣钱,但十万两可不是笔小数目,皇上看到图纸的时候就默认齐墨远是来要钱的——
谁让他没干过送钱这样的好事。
再然后,皇上的声音就传来了,“什么?”
“两万两?”
“朕问你,这么精打细算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内子,”齐墨远如实道。
姜老王爷一脸得意,皇上夸我孙女会精打细算,不错,不错。
书房内,皇上横眉怒目。
朝廷那么多大臣,居然没一个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凭白多花了国库不少钱。
齐墨远以为皇上是生他的气,解释道,“是精打细算了些,但省下来的钱能再建一个大小差不多的书院。”
皇上眉头一皱,“建两个书院做什么?”
“一文一武,”齐墨远回道。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流言
朝廷需要文臣,也需要武将,不论哪一方过强,文盛武衰,还是武胜文衰,对朝廷都不是什么好事。
姜绾和齐墨远考虑周到,这对朝廷来说是件好事。
而且——
这功劳是他这个皇上领啊。
这么英明睿智的决定,他这个皇上能反对吗?
一口允了。
齐墨远在宫里待了足足半个时辰,等他回靖安王府,姜绾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他进屋的时候,姜绾翻着书看着他,“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齐墨远把手里拿着的图纸放下道,“事情没有那么顺利。”
姜绾本是歪坐着的,当即正了几分,“哪不顺了?”
图纸经过齐墨远修改后,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什么不妥来,田契早在她手里了,钱有万卷楼出,不用皇上掏,皇上没有理由反对啊。
齐墨远摇头,“护国公不赞同从军营挑人修建书院。”
本来事情商议的很顺利,皇上答应了。
王爷和姜老王爷肯定不会反对啊,只是从军营挑四五百人用两三个月而已,随便他挑。
但不巧的是,商议到一半的时候,护国公来了。
他不反对修建书院,他反对让军中将士去修,虽然满朝文武都知道书院是皇上要修的,但毕竟不从国库拨银子,只能算是万卷楼修的。
万卷楼不是朝廷的。
既然不是,那就不能让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