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重生) 第651节(2 / 2)

军和突厥骑兵时有小规模的交战。

突厥部落松散,兵力也分散。虽然骑兵悍勇,却不是十万边军之敌。也因此,这十几年来,边关局势还算平稳。

此次突厥和吐蕃暗中联手,集结了七八万骑兵。边军中又有内应私开城门,里应外合之下,吃了大亏。前几日战事最为激烈,边军损伤人数高达两万。

这个数字,确实十分惊人。

边军共有十万,折损的士兵占了两成。士气低落萎靡不说,战力也大大受损。随着战事胶着,这个伤亡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

边城的百姓死伤也十分惨重。那些骑兵一旦闯进民宅,非杀即抢,恶行斑驳。

一封接着一封的战报,看的人触目惊心。

只是,朝堂反应再快,到底相隔遥远。兵部公文下达到驻军处,要耗费不少时日,集结兵力增援,至少也要半个月左右。押送粮草辎重到边关,更要一月之久。

也就是说,半个月之内,援军根本到不了边关。边军必须撑下去,一旦边军溃败,吐蕃突厥的联兵将占据边城,或许还会生出染指中原之意。

第1002章 危急

春寒料峭,夜风吹在人的身上,也显得格外冰冷。

子时一刻,福宁殿里灯火通明。

王阁老崔阁老等人俱在宫中熬了多日,寝食难安心思焦虑之下,众臣们的面色都好看不到哪儿去。一个个面色晦暗眉头紧皱双目泛红。

萧诩的神色也差不多。他手中握着最新送来的战报,沉声说道:“今日边军送来战报,十万边军已折损了三万将士,伤亡数字太过惊人。援兵再不及时赶到,边城堪忧。”

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眼下边军死伤太多,士气难免有些低迷不振。

卢尚书满脸忧色地说道:“一支军队若死伤人数超过四成,便会人心溃散,战意消退。边军死伤如此惨重,委实令人忧心。”

崔阁老皱眉问道:“卢尚书已经下令调兵增援,不知何日能抵达边关?”

卢尚书一脸无奈地答道:“约莫还要五六日。”

也就是说,这接下来的五六天,将会是边军最难熬的时候。

众臣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京城离边关颇为遥远,三万死伤的士兵于他们而言,现在也只是一个血淋淋的数字。然而,若边军抵挡不住,吐蕃突厥的联军便会占据几座边城,然后挺进中原平地。

到那时,遭殃的将会是大秦百姓。大秦江山也会岌岌可危。

所以,边军便是死伤殆尽,也必须要撑过这几天!

当年顾湛镇守边关,威名远扬,战功赫赫。现在的定北侯顾淙,镇守边关也有十几年了。不过,声名却不算显赫。比起当年的顾湛,顾淙显得平庸了许多。

顾淙是否能鼓舞士气领兵守住边关?

众人的心头不约而同地浮起同样的疑问。

萧诩连着多日未曾好眠,声音颇有些沙哑:“顾将军一直身先士卒,拼死御敌。想来一定能撑住。”

一直没说话的顾海,此时上前一步,拱手启奏:“皇上,微臣的大哥确实不及二哥当年骁勇善战,他性情持重,更擅守城。往日守在关内,还看不出来。现在敌军已经攻进关内,只怕大哥力有不逮。”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齐刷刷地看向顾海。

素来俊美倜傥的顾海,这些时日既无暇也无心收拾自己,脸上一层短短的胡茬,颇有几分沧桑。

顾海脸上有些阴郁无奈,目光却明亮而坚决:“微臣不是有意危言耸听,只是,肯请皇上做好最坏的打算!”

萧诩定定地看着顾海,沉默了片刻,才说道:“顾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顾淙身上。而是要做好顾淙战败不敌的准备,更要有长期战事的计划打算。

……

子时三刻,众臣议事结束后,有半数出宫回府,另外一半则在宫中留宿,以备军情紧急天子随时召见差遣。

顾海已经在宫中待了几天,今夜出宫回了定北侯府。

已是半夜,定北侯府众人却未休息,齐聚在正和堂里。

当顾海满脸疲惫双目通红地踏入正和堂时,第一个迎上来的不是方氏,也不是太夫人,而是长嫂吴氏。

“三弟,边关战事到底如何了?”吴氏满脸急切目光焦灼:“战报上有没有你大哥的消息?”

顾谨行顾谨知也一并迎了过来,兄弟两个一起看着顾海,目中满是关切。

顾海定定神说道:“边关战事颇为紧急,死伤惨重……”

话还没说完,吴氏的面色已经惨白,身子晃了几晃,摇摇欲坠。

“母亲!”顾谨行一惊,立刻伸手扶住吴氏。一旁的顾谨知也迅疾出手,扶住吴氏的另一只胳膊。

吴氏眼前阵阵发黑,目中水光闪动。

“吴氏,你先别激动。听老三把话说完。”太夫人声音还算镇定。

顾海立刻说了下去:“战报上并未提及大哥的消息。不过,于现在情势而言,没有消息,便已是最好的消息了。”

战报上若提及统帅的消息,要么是打了打胜仗,要么就是兵败受伤或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