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贴脸输出(1 / 4)

看电视的人心里开始不爽。

这半集节目,能让我多下两碗饭,你跟我说这是粗制滥造?

他们想去网上聊一聊。

但是舍不得。

因为在吃饭的时候看《舌尖上的华夏》,那是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是一个人家里很穷,吃不起肉,但是他邻居就是卖烤鱼的,所以他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拿着一块饼坐在邻居家的摊位旁边。

闻着烤肉的香味就能把手里的饼吃的特别干净。

香味混合着挥发的油脂与烟火气,吸入鼻中,就好像在吃鱼一样。

在饭点看《舌尖》,就是这种感觉。

自己家的饭桌上没有摆着松茸,但是你看那视频上。

黑陶土锅加热,酥油融化,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溅出星星点点的油花。

白嫩的松茸生片,转眼间已成焦黄。

香!

看着都香!

“我可是知道这节目为啥要放在这个时间点播了,这就是一道菜啊!”

大学宿舍里,有人还没吃饭,先看了节目,只感觉嘴里在疯狂地分泌唾液。

“今晚出去吃好吃的!”

“就吃烤杏鲍菇!吃不起松茸,还吃不起杏鲍菇吗?”

看进去了,全看进去了。

但是吧,松茸根本不是舌尖第一集的杀器。

舌尖第一集的大杀器在第29分钟。

鱼头泡饼。

“精彩的大鱼头,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东北……”

嚯。

视频里的鱼头看上去有三四斤大小。

华夏人吃东西很怪,对于鸡鸭鱼这样的家禽来说,太大的不吃。

因为视觉上看上去就觉得,这玩意,柴!

肉不嫩。

所以你摆上来一条大鱼,人家未必有食欲。

但是鱼头不同。

爱吃鱼的都知道,鱼头再大,肉都嫩。

而且鱼身上最好吃的那一块肉,在鱼的脸颊两侧,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那么一块。

因为这一块是鱼吐泡泡时候,最常用到的一块肉。

这一块肉,俗称核桃肉,不像鱼身上的肉一样松散,而是富有弹性,但是也不缺油脂。

“卧槽,这么大的鱼头,得多少核桃肉啊这个!”有懂行的人惊呼。

在这里方澈,加入了一部分更加诱人的词。

“鱼头泡饼,取一大锅,不用油煎,只用事先准备好的高汤煮炖……”

视频里,硕大的鱼头,在大锅里安静地躺着。

锅里的高汤咕噜噜地冒泡。

伴着锅里升腾而起的蒸汽,你仿佛能闻到鱼汤的鲜味。

甚至还有酱油的香气。

视频里的声音,此时仿佛变成了专门勾动人肚子里馋虫的钩子。

“烙饼,要刚刚烙好的为最佳……”

“鱼头泡饼,六步吃法,第一步,吃鱼划水,又叫鱼里脊,鱼头喉边与鳃相连的“核桃肉”,鲜嫩甘美,毫无腥味。”

“第二步,吃鱼唇,鲜嫩细滑,肉感十足。”

……

“第六步,泡着鱼汤吃烙饼……”

你就想吧,刚刚出锅的烙饼,沾满了汤汁,一口下去,先是浓郁的汤汁灌满口腔。

但是这时候烙饼里面还没有被汤汁沁透,还带着一丝劲道。

然后面香与肉香混合,一股脑地划过喉咙,挤入肠胃。

岂是满足两个字可以概括的。

看视频的人都疯了。

“要不要说的这么详细呀卧槽!”

“吃什么杏鲍菇,今晚上就吃鱼头!”大学宿舍里,大家开始有意见分歧了。

“这也太香了吧这个……”

看视频的人开始咽口水了。

就这样,视频播着,大家看着,一个小时过去了。

等到第一集结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不自觉地砸吧了一下嘴儿。

意犹未尽。

“这就完了?”

“真好吃,不是,真好看呀。”

“不行,这我必须得给方澈说两句话了,这要是叫粗制滥造,我真想不出来,什么叫精雕细琢了卧槽!”

然后这些人上了网。

京城,《舌尖》的办公室。

“现在收视率多少了?”方澈问道。

“方导,还是0.6左右波动,上不去了,但是最后也没掉。”

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甚至脸色的表情用狂喜来形容都不够。

因为这个收视率,在他们看来,真的是可以了!

只要下一期收视率能保住0.6,那就可以称之为纪录片的神话!

因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纪录片收视率纪录是三年前央9套播放的叫《春秋》的纪录片,浓重的历史氛围,考究的旁白,曾经在当时拿下了0.3的收视率。

后来挪到央一,收视率达到了0.9。

这是国内收视率最好的纪录片

但是除了《春秋》之外,国内的纪录片,就算是第二名,收视率也只是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