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了一条,以至于最后只能绕大圈子取得联络。
真有个紧急的三长两短,还真是两三个月都找不到人。
而朱树人显然也因为某些不宜描述的原因,最近这段时间并不打算打穿关中、让汉中通过关中重新和京城取得直接联络。他也没打算彻底扫清郧阳那些残余山贼,觉得这事儿优先级不高。
如果朝廷的使者敢铤而走险走郧阳道传旨,那多半也是有极大概率被山贼截杀的。
……
朝廷使者就这样又多拖延了半个多月,直到八月初才找到朱树人。
而他们找到朱树人之前,从五月到八月这段时间里,朱树人也没闲着。
六月份之前,朱树人会常德转了一圈之后,就先回重庆,然后试图想办法部署对孙可望的围堵。
他的做法也比较巧妙,属于那种“不拦头,不截腰,只追尾”的打法,最多偶尔“堵”一下腰,诱导孙可望的转向方向。
他可不想落下通贼的把柄,所以直接跟孙可望书信联络授人口实是不可能的。他最多只是大范围地宣传一下李定国、刘文秀如今都还在牢里好好改造,并没有受苦。
另外就是在孙可望迁徙、机动的过程中,针对性敲打一下。
比如整个五六月间,孙可望在通过川西大凉山区时,如果对那些早就忠于朝廷、此前就比较倾向于接受朝廷任务的熟蛮土司下手,那么秦良玉的部队就会追得比较紧,
一旦追上孙可望掉队的后军,立刻就扑上去歼灭,还能虏获一批孙可望刚抢劫到却还没来得及消化的脏物。
吃过一两次亏后,孙可望就不太敢逗留了,几乎穿越了整个大凉山区,五月底时,抵达会川卫附近时,因为物资实在缺乏,不再抢一把实在过不了金沙江,
于是孙可望试探性地屠掠了一家原本就比较凶蛮,从不听从朝廷调遣的蛮夷部落,据说当年还跟随过杨应龙的播州之乱,后来天启年间也参加过黔贵苗乱的。
这次,官军的反应忽然就迟缓了不少,当然朱树人也清楚,秦良玉老将军下手是很狠的,他也不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秦良玉,毕竟人家是铁杆的大明忠良,都忠义了一辈子和,何必去拉下水坏人家晚节呢。
所以,遇到这种需要相对出工不出力的追击环节,朱树人就会借口“秦老将军追了个把月了,已经太操劳,该让部队换防了”,然后让自己的表哥张煌言带着一部分湖广带来的外兵去追,
还尽量挑选了衡州、长沙等地乃至湘西兵源地的士兵,因为这些士兵比较适应南方亚热带气候,原本就生活在南方五岭之地,所以对川黔边界的夏季环境也相对适应。
这可是农历五六月份,最炎热的时候,当初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都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打到云贵边界时,军事行动的阻力自然会越来越大。
追了几次后,朱树人这边意识到夏季作战损耗太大,也恰到好处放缓了追击,正好有个借口把最热的时候拖过去。
而孙可望那边,总结出规律后,也都知道以后不能再随便对那些支持改土归流的部族下手,只能专挑反抗改土归流的来杀来抢,这样才不会被朱树人报复。
两个月的摩擦下来,双方就这样没有直接通行,却也通过实战经验建立起了默契,还丝毫没留把柄和破绽。
另外,孙可望虽然可以一直杀刺头抢劫,但他的日子是着实不好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部队中残余的、死硬仇恨大明朝廷的刺头,也越来越少。
原因也很简单:朱树人派来的湖广部队,都有相当一部分不适应云贵川边界的夏季炎热气候了,甚至会生出热带疾病。孙可望带来的部队里,还有很多骨干是北方陕西兵,那些陕西人自然更不适应酷暑热带雨林了。
都不用官军动手,孙可望的部队就在以盛夏时每月一成左右的比例,折损换血,北方陕西老贼一批批病死,云贵被强行拉的壮丁重新补充进部队。过了夏天之后,陕西人死亡率可能会下降一些,但到时候流贼兵力的籍贯构成早已换血了一小半了。
随着孙可望残部对朝廷的仇恨越来越不坚定,死硬者越来越少,他们最终不得不投降,已经是个必然的趋势了,差别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如果朱树人什么都不干,相信到明年夏天来的时候,孙可望也一定会投降——可以保证,在这种艰苦环境中,明年再到最酷暑时,估计没剩几个陕西人能在云贵热带雨林里活下去,如果陕西人死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投了。
而如果朱树人做点什么,还可以大家加快这个进程,那就不用等再次酷暑了。
……
五六月份,朱树人亲自在重庆部署四川的战后秩序恢复、生产恢复、孙可望追击。到六月中旬时,他其实就已经北上汉中了,
因为他在六月初十前后,就已经得到了“孙传庭兵败,西安沦陷”的噩耗,当时只是还没有官方消息,没确认孙传庭本人死没死。
得知这一点后,朱树人当然要为确保四川的北方门户而做点部署,并且保住一个将来随时可以北伐关中的桥头堡。
于是就有了张煌言后来跟王公公转述的哪些事儿。
六月初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