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奋勇争先(1 / 2)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1632 字 2022-08-12

最优秀的骗子和阴谋家,做局的时候当然会连无关紧要的自己人都一起骗进去——

只要确保不会导致什么别的不良后果,比如士气低落啦、军心不稳啦这些,那就没问题。

这不,这次沈树人做局、搂草打兔子阴左良玉,就连孝感城内的普通人一起全骗了,甚至连两日后刚刚远道而来增援的金声桓也骗进去了。

金声桓是五月初三带兵抵达孝感的,他到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派愁云惨淡的样子,路上还听了一路的风声鹤唳,不由很是担心。

一见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沈兵备,末将奉方抚台之命,率本部一营人马来援,听候兵备调遣。不知兵备要如何部署我军?

恕末将直言,末将来的路上,昨日路过武昌府,听到了许多对我军不利的消息,那边人人都说二贺势大难敌,还传出了些关于兵备与左将军之间恩怨的污秽之语,怕是对战局不利啊。”

沈树人微微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儿,民间愚夫懂什么兵法虚实,他们又不可能知道刘国能已经派遣援军、围魏救赵抄贺一龙老巢了。

这个消息我军一直有严密保密,孝感乡绅传说我军无援,我也一直不辟谣、任由传播。怕的就是打草惊蛇,如此才好让二贺保持拖延不退、直到最后一刻。”

看着沈树人指挥若定的样子,金声桓这才放下担心,然后才去跟其他各路明军将领见礼,言语态度倒也恭敬。

金声桓虽是代表方孔炤派出的援军,但他自己的武职只是一个守备,领一个两千人的卫所营。

沈树人这儿高职低配的武将不少,左子雄都已经是游击了,张明振、杨晋爵也是都司,哪个官位不比金声桓大,他也只能选择低调做人。

不过半天功夫,金声桓大致就跟同僚武将混了个脸熟,而在这个过程中,见左子雄等人对沈树人如此佩服、绝对言听计从,他也是暗暗心惊,暗忖这沈兵备必然有过人之处。

他诏安从军也有十年了,原先从没见过武将如此发自肺腑对文官上司敬佩有加的。

哪怕是他自己,对方孔炤这样的高官,也只是迫于对方位高权重不得不遵命,但谈不上对方孔炤的人品或人格魅力崇拜。

他便忍不住偷偷委婉暗示问了一下,想知道左子雄等人为何对沈树人如此崇拜。

结果得到的答案也是非常不容置疑,众将都是用一种看白痴一样的眼光看着他:

“以后你就知道了,沈兵备爱民如子,没有架子,无论劝农治军都是亲力亲为,连工匠、农民、士兵,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他所用。”

“沈兵备两榜进士出身、有天下诤谏耿介之名,却从不看不起我们武臣,也不会看不起工匠,都是平等论交——

金守备,你这是后知后觉了,你想想,刘国能不过流贼诏安出身,见了沈兵备的求援文书,都能如此慷慨仗义,有感于沈兵备当年的仗义执言。

我记得你手下有个千总,之前就是护送深福去刘国能那儿送求援信的吧,他就没告诉你刘国能对沈兵备是如何感戴?”

众将七嘴八舌之间,说得那叫

。一个大义凛然、义正辞严,搞得金声桓都有点惭愧了。但细细听完众将转述的诸多事迹后,金声桓自己都忍不住动摇,有点想要跟着沈树人一直混下去了。

他这人,历史上虽然后来降过清,但毕竟是跟着上司左梦庚(左良玉儿子)一起降的,算是有几分身不由己。

后来又反正,参与反清复明,也未必就是对大明有多忠诚,而是这种流贼诏安出身的武将,多多少少喜欢一个“尚武”的政治环境,喜欢给一个文官不能打压武将的朝廷做事——

这一点上,南宋末期一些降元武将,在投靠忽必烈时,讲述的逻辑也是差不多的。

忽必烈问宋朝给的俸禄待遇也不差,受君恩几十年怎么就投了,反而贾似道文天祥这些文官能坚持抵抗,最后还有那么多跳海。

夏贵之流宋朝老将就说:宋朝重文轻武啊!贾似道一直提防我们,不尊重我们。

最后忽必烈也只是笑道:难怪贾似道不尊重你们!你们连贾似道都不如!

到了明末,李成栋、金声桓这些先降清后反清的,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觉得明朝对武将太鄙视了,不如蛮夷尚武,所以他们宁可为了自身能力禀赋的社会地位、阶级次序,放弃民族大义,一定要找个能让武将反过来骑在文官头上的政权效忠。

可惜,历史上当江西、两广平定后,清朝也露出了“以文治国”的迹象,一个巡抚就能踩在李成栋、金盛恒头上羞辱他们,话里话外都是“仗都打完了还用尊重你们个屁!你们就是些垃圾武夫!”然后这些人一怒就又反了。

李成栋历史上劣迹太多,沈树人肯定不可能去拉拢,金声桓却还算可以挽救。

最主要的是他很快就发现:沈树人跟如今其他所有见过的文官都不一样,沈树人是真心觉得文武平等,这就让他生出知遇之感。

这种跟武将说话时,言行举止里透出来的、来自于现代人的文武平等想法,任何一个明朝文官都是装不出来的。

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走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