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陛下故意在那些朝臣的跟前,表明自己钟意太子殿下坐稳这个储君的位置,将来也会把这九五至尊的位置传给太子殿下,其他的皇子是没有这个机会,能成为储君的,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子,转而投靠到了太子殿下的麾下。
就算有几个大臣对自己原先投靠的皇子忠心耿耿,觉得太子殿下年幼,并不值得扶持,或许会坐不稳这个太子殿下的位置,不愿意归属到太子殿下的名下。这些人也被陛下在刻意的挑拨之中,渐渐的抛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子,不得不依附于太子殿下,以求在这个朝堂之上,有容身之地。
若不是有陛下在暗地里帮助太子殿下,就凭太子殿下那点儿不怎么厉害的手段,当初太子殿下还没有成什么气候的时候,本王就有很多种法子,把他从这个储君的位置上拉下来,又怎么会容许他一直坐稳这个太子殿下的位置,还能让这个太子殿下如此明目张胆的抢本王手底下的大臣,根本王在朝堂之上对抗呢?!
当年本王的确是想提前下手,及早的遏制太子殿下的势力,不让太子殿下在朝堂之上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以防止太子殿下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更加的强大,到了连本王都动不了太子殿下的地步了。
只是碍于陛下的存在,本王不好直接明着就动手。就这样,太子殿下藏在陛下的保护伞之下,一步一步的把手中的刀举向了本王,终于成了本王最大的敌人了。
这太子殿下既然是陛下扶持上来的,那自然就要成为陛下手中的一枚棋子,为陛下做一些事情。陛下又不是那闲的无聊的人,也不是什么疼爱儿子的好父亲。
陛下花费这么大的心思,耗费这么长的时间,难道就只是为了为自己培养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吗?陛下辛辛苦苦打下这江山,难道就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吗?陛下可不是心胸如此宽广之人,陛下所做这一切,全部都是为了自己,全部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坐稳这皇帝的位置,能够达成自己一统天下的心愿,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明君的形象,让天下的老百姓们都能够信服自己。
陛下如果是真的担心自己如今的大业,没有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希望能够在自己这么多的儿子中,选择一个皇子,把自己的这份江山传承给他,完全可以慢慢的培养一个继承人呀!
这陛下正值盛年,而且身体又如此的健康,再活几十年也不是什么问题啊!哪里会这么早的就突然撒手人寰呀?!陛下如果是担心自己突然没了朝中大乱的话,那完全是杞人忧天,想的实在是过早了。
陛下还能在这个皇位上坐很长的一段时间,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培养一个新的皇子,继承自己的地位。如果陛下真的是想要磨练太子殿下,才如此的扶持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那么小,就已经开始处理朝堂上的事情,把这么大的重担交到太子殿下的身上,那完全可以一步一步的来,不需要那么的着急。
陛下一向是十分沉得住气的人,做事又相当的谨慎,如果是陛下想要选择一个人的话,一定会从多方面去考虑,看看他是否有这么资格得到自己的选择。陛下完全可以先让太子试着坐一下这储君的位置,就像当年先帝培养陛下那样,先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交给太子殿下处理,看一看太子殿下的本事究竟如何。等到太子殿下熟悉了朝堂上的事情之后,能够有能力独挡一面之后,再可以渐渐地把这大权交到太子殿下的手中,这样的话,既能达到磨练太子殿下的目的,又能不至于动摇着朝堂上的局势。
如今,陛下如此支持太子殿下,帮助太子殿下处理了很多事情,这实际上就是拔苗助长,让太子殿下成长的过快了一些,这对太子殿下来说,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而根本就不会有更好的利益,这对于太子殿下的将来,并没有真正的帮助。
陛下这么做,完全不是为了太子殿下,他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让太子殿下继承自己的位置,而只不过是抓紧让太子殿下在朝堂之中有所地位,这样才能让太子殿下名正言顺的成为本王的对手。既能让本王有所畏惧,但不敢轻举妄动,又能不参与这朝堂上的争斗,置身事外,为自己赢一个好的名声。
陛下这步棋走的的确是很精妙。借扶持太子殿下的名义,明目张胆的把原本归属在本王麾下的众臣拉拢到太子殿下的那一边,削弱本王这一边的势力,以防止本王在朝堂之上的势力越来越大,防止本王的手伸得越来越长,最终触及到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最终动摇了皇上的地位。
陛下既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过早的,产生了继承陛下皇位的想法,也不愿意让本王,手中掌握了太多的权力,未来可能会有谋反的举动。
所以,无论如何,就算是太子殿下真的犯了这么大的过错,陛下看在本王的情况之下,也会仔细斟酌,考虑到底要不要因为太子殿下犯的这些错,而削弱太子殿下的威风,打破了太子殿下和本王之间多年形成的平衡。
这件事情如果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最终只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陛下虽然心中非常生气,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虽然心中想狠狠的惩罚太子殿下一番,但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