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覆军之险,夺一郡之地,非明智之举。”
周瑜的意思很清晰:不能挫败对方的军力,在曹操底蕴远强于自己的前提下,一城一地之攻取,毫无意义!
孙辅急了,道:“照你的说法,咱们攻一通泰山,那是白费力气了?”
“也不全然。”鲁肃摇头,道:“威胁了曹操,使他不敢向冀州添兵,策应了大王。”
“真要退兵,还是先请示大王?”程普问道。
“当退速退,迟则生变!”周瑜异常坚持。
众人都微微皱眉:这和他平日的风格出入极大。
别看周瑜生的面白人帅,平日里看书弹琴,但内心丝毫不惧战,反而进取之心极强。
如今张辽挫败孙权,从大势上来说是极好的进攻时机,一向主战的他怎么又要退兵呢?
以往有事不决,周瑜都主张询问自己老哥,而这次竟然否掉此事,又是为何?
“坐看战机沦丧,我不同意!”孙辅依旧是一根筋。
“务必撤军!”周瑜态度更坚定。
徐琨无奈,道:“再考虑一日。”
等到散会,太史慈忍不住问道:“公瑾,你难道真的要放弃泰山,就回去死守等大王来援?”
周瑜摇头:“自然不是。”
“那是为何?”
“夏侯惇加上援军,围绕泰山之地共有曹军十余万人。”
“只要这十余万人还在,即便我们夺下泰山,也极难守住。”
时间一长,依靠区区数郡之地的钱粮,根本支撑不住这样的军事行动。
“所以……”周瑜说到一半,停了下来。
“所以怎样!?”这可要把太史慈急死了,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
“暂不可多说,恐隔墙有耳。”周瑜一笑。
身旁的鲁肃,眼中有沉思之色……
另外一头。
“也不知道公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之前主战的是他,如今主退的又是他!”
“大哥,明天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坚持进兵。”
“咱辛苦了这么久,不能白费啊!”
孙辅拉着孙贲狂喷唾沫。
“放心吧。”孙贲点头:“即便要退兵,也要先请示大王。”
"嗯!"
别了弟弟,回帐的孙贲,突然收到了一封密信。
灯光中,帐内一道人影时起时坐。
直到凌晨,灯方才灭 次日,再议退兵之事。
徐琨很困恼,主进者多,但周瑜态度又异常坚决…
“我同意公瑾的说法,退兵。”
就在双方即将再度展开争执时,孙贲石破天惊般的站了起来。
孙辅呆呆的看着自己亲哥,半晌才道:“大哥,你说什么?!”
即便是提议退兵的周瑜,也是一时难以理解。
没搭理自己弟弟,孙贲接着道:
“我赞成退兵。”
“并且,我要率部去吴会。”
“什么!?”众人大骇。
“你疯了!?”孙辅失态。
孙权和孙策旧党一派,虽然还没干起来,但双方阵营明显对立,水火不容。
徐州北面数郡,尚在徐琨、孙贲、周瑜等人的控制之中。
但徐南数郡,都是孙权控制的地盘,更不要提吴会之地了。
去哪里,只有两种可能:
一,投靠孙权,这事完全不可能——孙权吃了败仗,内部一片混乱,孙贲这时候反周燃投他,脑子坏了?
二,讨伐孙权,夺回吴会。
选择这一条路,也就是说放弃攻曹操,将矛头对准内部。
“伯阳兄是有何想法吗?”周瑜问道。
孙贲看向他,道:“公瑾既主张退兵,那便是回守琅郡一带。"
“如今大乱之局,岂能坐等?既不用兵于曹,自当向南而行。”
一番说辞,还是没有道出他的真实目的,更像是为了应付众人。
对于周瑜而言,他也不会为了挽回孙贲,而吐露自己的真实目的。
孙贲,去意已决。
他的部众,是他自己的人马,只是名义上遵从徐琨的领导,徐琨没有能力制止他。
再加上两人素来暗中不和
徐琨起身:“那便退兵吧!”
孙贲离去,在他看来,并非坏事。
进攻泰山多时的孙策旧党大军,开始飞速撤退。
身在奉高的夏侯惇反应过来,急的想提兵来追,被满宠阻止:“周瑜多谋,不得不防!”
撤去路上,周瑜最后一直找到孙贲对话:“伯阳兄此去,只怕危险重重。”
孙贲颇为意外的看向周瑜:“公瑾知道了什么?”
“猜到了一些。”周瑜笑了笑,道:“有些人,信不得。”
孙贲沉默了……
“我清楚,你们毕竟是亲人。”周瑜叹了一声,随后别有意味道:“但你不要忘了,有比你更亲的!”
孙贲手微微一抖,旋即道:“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是吗?”
“况且,我部下有人马,即便当中有诈,也能从容退回。”
两人没谈拢,就此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