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少看的书抄十遍,从现在开始抄。”
四个弟弟脸色煞白。
“小六,你跟着抄。”朱标道。
第五个弟弟脸色也煞白:“啊?为什么?”
朱标道:“你抄一遍。不懂的地方就问他们。等你们抄完,我会给你出题考试。如果你做不到九十分以上,你继续抄一遍,他们继续抄十遍。”
抄书不会让他们记住书本的内容,但教导别人会。
朱标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深知“连坐”制度有多好用。
不知道朱标性格的朱小六还想说什么,被朱棣和朱橚一个捂嘴一个拖着肩膀往书房旁边的厢房拖。
朱樉和朱棡挤出难看的笑容:“好,我们马上抄!”
朱棣凑到朱桢耳边小声道:“闭嘴,大哥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大哥会惩罚加倍!比爹娘狠心多了!”
朱橚也小声道:“看到大哥腰间的鞭子了吗?那鞭子是爹的。每当大哥从爹那里要来鞭子,是真的会揍人!”
朱桢好不容易才挣脱,喘着气小声道:“大哥……太子大哥揍人很可怕?”
朱樉扶着额头道:“大哥揍人不疼,但一边揍一边念,非常可怕。”
朱棡抱着双臂道:“我们倒不是怕被揍,只是大哥已经够累了,如果再让大哥气出好歹,我们心疼。”
朱桢犹豫了许久,小声提问:“既然你们担心太子大哥生气,为什么还要气他?”
朱标的四只从小带到大的熊弟弟同时沉默。
好问题,但他们不想回答。
把弟弟们赶到一旁抄书后,朱标静下心来看折子,迅速了解朝中大事。
以前他虽然会从爹和其他叔叔伯伯口中得到朝中的事,但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现在他回到南京,通过这些折子,他能迅速了解现在大明全国各地的情况。
朱标一边看一边不住叹气。
封建时代大权独揽的皇帝真的不好做,京中哪个勋贵的下人抢了另一个勋贵的下人要买的缎子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到皇帝的桌子上让皇帝评断。
皇帝将从浩如烟海的鸡毛蒜皮折子中,寻找真正需要他评断的国家大事批改。许多皇帝受不了这个高强度的工作,才会创建中书省或者内阁,让大臣们先过滤一边折子。
这造成的问题是,皇帝不知道这些大臣们过滤过一遍的折子,是否有私心。
无论是丞相还是代替丞相的内阁,权力过大之后,皇帝能看到什么折子,全是他们说了算。
大部分皇帝后来会依靠太监,比如掌印太监、司礼太监,内阁筛选奏折的时候,这些太监会代替一部分文吏工作,也有筛选奏折的职责。
然后强势的皇帝能让太监和大臣互相撕咬,弱势的皇帝就被两边坑。
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的机构将权力拆分得很细,每个部门都有最高领导,这样就算权力旁落,也不会养出“巨头”。再加上监管机构和畅通的信息渠道,让国家领导人能够尽可能地掌控全局。
虽然这一套模式仍旧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比起现在强大许多。
要逐步改革成现代的权力细分的公务员机构,就得培养更多的公务员,以及……赚钱。
朱标轻轻叹了口气。这事转来转去,最后又落到一个“钱”字上。
现在官府中也有许多文吏和差吏,但这些都是官员自己雇佣,不是朝廷任命。
许多官员科举上任,对庶务一窍不通,能管管教化或者修修水利就算是厉害的地方官,庶务基本交给“师爷”“幕僚”,这就是大明的官员俸禄虽低,但一月俸禄至少抵得过寻常人家吃几年,但许多人都过得不好的原因之一。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聘请幕僚,才能够应付庶务,否则就无法工作。
官员的潜规则孝敬和不交税的职田,也基本是用来养庞大的并非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差吏”。
在朱标和一众忠心老下属的帮助下,朱元璋了解了官场的“一个官养一整个官府”的潜规则,再加上因朱标的经营,国库和内库都有钱。他虽然砍掉了不交税的职田,但给官吏的俸禄还算宽厚,也不禁止一些潜规则补贴。现在没有官吏哭诉“当官要穷死”。
只是潜规则就是制度漏洞,潜规则越多,贪官就越难禁止。如果将“一个官养一整个官府”的潜规则抹去,朝廷直聘“公务员”,就能光明正大的禁止这些潜规则,堵住官员贪污受贿的路。
自己是已经归位的太子,能做的事太多。朱标一边迅速浏览这些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的折子,一边在脑海里规划起接下来要做的事。
两广大案已经暴露,接下来只是水磨工夫的砍头抄家流放。
朝中大臣的心思都放在两广大案上,以为皇帝和太子会在此事上与他们纠缠许久的时候,朱标已经当这件事已经结束,开始思索下一步的事。
“先制定公文书写规范吧。”朱标自言自语,“爹好像在提倡白话文折子?”
一个老太监道:“皇上确实下过令。”
朱标抬头看向那个老太监:“你叫什么名字?”
老太监行礼道:“奴婢姓冯,名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