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常遇春带孩的原因(2 / 3)

与朱元璋商量,自己能不能成为占领巴蜀的“藩王”,朱元璋完全不理睬他。

明玉珍明白,朱元璋不会对他手下留情。

他试图打退常遇春,但麾下将领个个都在拖后腿,意见不统一,他又不肯亲自带兵出征,怕被下属背刺,最后生生把自己气病了。

彭氏再次劝说明玉珍投降朱元璋,明玉珍终于意动,但他有个朴素的愿望,就是不当亡国皇帝。

明玉珍给明升、彭氏留了遗旨,让明升一登基就投降。

但明玉珍有声望,他可以率众投降;明升当时还是个十岁孩童,他说投降,谁会听他?

于是彭氏悄悄送信给常遇春,让常遇春来接应他们。

彭氏并不在乎大夏如何。只要常遇春能把他们母子二人安全接走,之后巴蜀是降是乱,就和她没关系。以朱元璋气度,应该不会迁怒他们孤儿寡母。

之后明升果然被下属吴友仁挟持,幸得常遇春千骑入成都,将他解救。

那之后,明升就十分崇拜常遇春。

因明升年纪小,又刚登基就投降,投降时还拿出了明玉珍的遗旨,以说明明家早就想投降,只是明玉珍将死之人,想要过一把皇帝瘾,朱元璋便对明家不怎么提防。

明升在应天比较自由,时常去常遇春家拜访。蓝氏也很照顾这一对孤儿寡母。

当明升得知常遇春家里多了两个“降王之子”后,回家对彭氏哭了一场。

彭氏却兴奋不已。只要开了这个先例,那我儿岂不是也能……

于是深居简出的彭氏第一次入宫求见朱元璋,请求明升也跟随常遇春学习。

朱元璋顾念彭氏在明夏降明时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意了彭氏的请求。

至于陈理……虽然陈汉是被朱元璋覆灭,而不是投降,但陈汉有许多将领投降,陈理身为陈友谅唯一活着的幼子,也在应天被荣养。

赶三只羊也是赶,赶四只羊也是赶,朱元璋担心别人说他故意薄待陈理,就让陈理也跟着常遇春了。

陈标得知前因后果之后,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感叹。

他从后世零散信息中得知的朱元璋,是一个虽然当了皇帝仍旧很自卑的人。他时时担心自己的位置会不稳,制定了许多政策来巩固他的政权,填补他的自尊。

但陈标奉为主公的这个洪武皇帝,却好像自信心过分足了。

把败王之子丢给最信任的大将培养?洪武皇帝这是不准备阻拦四人以后走仕途啊。

陈标满足了八卦心后,也大概了解了要如何对待这几人。

张一张二还小,由常遇春和蓝氏带着就行。他虽答应了张士诚,但也不必太在意,顶多把弟弟们用过的旧绘本给他们一份,就当提前启蒙。

另外两人……

“你们要入学?”陈标背着手,狐疑道,“你们真的要当我学生?我可是很严格哦。”

陈理立刻拱手作揖:“请先生教我!”

明升犹豫了一下,在常遇春的眼神示意下,他也立刻作揖:“请先生教我。”

陈标道:“在船上的时候,我先检查一下你们的功课进度,然后给你们布置作业。等到了北平,你们的师兄师姐们会带着你们学习。”

陈标可没有精力再手把手的教人。先入门的学生带后入门的学生,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陈理只要能拜入陈标的门,其他没意见。

其实陈标算是陈理的杀父仇人。若不是陈友谅非和洪都死磕,也不会在鄱阳湖兵败被杀,陈汉也不会这么容易就灭亡。

但陈理都已经归服朱元璋,对朱元璋麾下将领的仇恨也早就淡了。

就算陈理心中还有仇恨的时候,他对陈标也恨不起来。

陈标比他年纪小许多,在洪都遇上他父亲几十万大军围城,完全是无妄之灾。

陈标的厉害,让即便参与了洪都之战的陈汉降将都赞不绝口,直称恨谁都恨不起陈标来。

怎么说呢,陈友谅在洪都之战对上陈标,真有点自取灭亡,怪不得他人之感。

陈理听陈标的神奇事迹听了几年,早就对陈标佩服不已。是否能跟随常遇春他并不在意,若能拜在陈标门下,他爹也会泉下有知……咳,应该会。

陈标很快就给两人出了卷子,考校他们目前知识掌握的进度。

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算术杂学,陈理和明升做题做得满头大汗。

常遇春看了一眼卷子,也有些头晕。

他儿子在学校里学这个?这可真是……常遇春本以为自己学习已经很努力,都会作诗了。现在看了陈标随手出的试卷,他才意识到,陈标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常遇春是一个很上进的人。

他知道陈标是太子,是未来皇帝。那么陈标现在教导学生的知识,定是陈标认为官宦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所以常遇春立刻问陈标要了一套试卷,想自己尝试着做一做。

陈标笑道:“常叔叔,你拿茂儿和森儿的课本自学不就成了?他们以前的课本肯定还留着。不懂的地方就问森儿,森儿的功课还不错。他给你讲解,也能复习学过的内容。”

常遇春本认为身为父亲向儿子讨教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