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坚从火铳改到了火炮,居然在除夕夜传来了好消息。
这群工匠们连年都不肯过,终于肝出了能用于战场的新式火炮——后装膛重炮。
这个重炮,如果陈标没有先把混凝土拿出来,就完全没法用。因为它在使用的时候,得用混凝土把后面“焊”住。否则大炮一响,它就会以炮口为起点,往后做高速运动。
炮弹砸敌人,炮身砸自己,干脆改名叫同归于尽炮吧。
有了混凝土,炮身才能被固定住,不会变成同归于尽。
如果换作石块之类当然也能用,但这样大炮就只能固定在城墙上无法移动,说不准还会震碎城墙。
有了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凝固的混凝土,才让这种后装膛重炮有了实用价值。
只要提前半日时间将重炮扛到战场上,用混凝土“焊”住,就能参与攻城。移动的时候,只要敲碎混凝土就行。
只用在攻城上,那么这提前半日的时间,军队等得起。
有了之前国瑞炮和小国瑞炮的经验,工匠们又做了一款技术差不多,但威力减小了不少的“小炮”。
大炮精准度不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后坐力,每次大炮发射都必须复原。所以现在的大炮都是闭着眼睛往前砸,不追求落点。
他们通过自己发明的火铳膛线进行思维发散,把大炮当做子弹,弄了个滑膛。大炮每次发射的时候就会沿着滑膛退后,再推回去就能回到原本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大炮的精度。
他们在滑膛后和两侧还放了缓冲装置,比如加入了弹簧。
弹簧装置其实很早就开始运用,大型弩|车上就运用到了类似弹簧的装置。只是这时候弹簧就只是个蓄能和缓冲装置,且需要手工制作,没办法精确运用,自然也不能成为精密仪器中的零件。
直到胡克定律发明后,“弹簧”才作为机械中的零件出现。
陈标知道胡克定律,但现在只给大炮做缓冲,用不上胡克定律,只需要将钢铁浇筑成螺旋形,作为缓冲部件即可。
工匠们说这种带滑膛的炮叫“小炮”,但加上滑膛装置,那个头也非常大了,只能作为守城定点炮台使用。
不过工匠们又提出了一个新构想,可以将小炮安装在船上,咱们就有较为精确的船载火器了。
陈标眼睛“噌”的一亮:“对啊!咱们的船上安装了火炮,出海就完全不怕危险了!”
朱元璋赶紧道:“打住,先打住,现在我们没水战打,船上安装火炮的事先放一边。”
陈标:“爹!”
朱元璋干咳一声,道:“主公现在肯定不会让咱们在船上安装火炮,我们陈家自己出钱!我和主公说,我们先在船上试验,以后主公为了防备海对面的倭寇,肯定会组建更厉害的水军,到时候就用得上!”
陈标装出星星眼,双手合十:“爹,我相信你!爹你只要承诺的事,就一定能办到!”
朱元璋哭笑不得。之前谁说我说话不算数,还说我是乌鸦嘴?
不过朱元璋可不会揭穿陈标的前后不一致。难得儿子崇拜自己一次,他怎么也要办妥当了。
朱元璋给工匠们放了半月的假,一直放到正月十六过完元宵节再回来。
应天的官员们都没有这么长的假。
他们只过了除夕和正月初一,就回到明王府,商量北伐的事。
南方已经扫荡得差不多,虽说没有完全平定,但能给朱元璋造成麻烦的势力已经没有了。
朱元璋原本还有点犹豫,心想要不要再发展一段时间,积攒了更多的力量再去打元朝。
但现在元朝的皇帝和太子打出了狗脑子,他唯一比较看重的王保保,又和同在甘肃、投靠了元朝的军阀李思齐、张良弼打了起来。元朝内乱,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两种新式火炮敢在除夕夜被工匠们发明了出来,朱元璋认为,这是老天爷在催促他北伐。
于是朱元璋在正月初二拍板决定,二月收拢所有兵线,三月北伐!
众人有些震惊,又不是很震惊。
朱元璋这心血来潮,确实挺让人震惊的。在除夕放假的时候,朱元璋还说再看看情况呢。
不过听闻工匠在除夕夜发明出可以移动的重型火炮时,他们又不震惊了。
这个时代的人都信天命。他们都知道工匠们在陈标的带领下一直在研究新式火器,一直进展缓慢。
这次赶在除夕夜发明出来,不是天意是什么?
“不先打张士诚吗?”张昶快吓死了。
他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凭借着惊人的才华和毅力成为了朱元璋麾下重臣,能参与这次军事会议。
但怎么第一次参加军事会议就是北伐?而且时间还这么赶!
他就算给大都递消息,等消息到大都的时候,朱元璋这里都出发了!
而以大都现在的混乱,恐怕朱元璋都打到了大都,他们还没有握手言和,统一力量对抗朱元璋。
张昶待在应天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大元比朱元璋厉害。现在朱元璋嚣张,只是大元腾不出手。等内乱平定,皇帝和太子分出个高下,再调转兵锋攻打朱元璋,朱元璋绝对抵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