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溪心里陡然一惊,脑子飞快转动,思考着对策,这时白沐风忽然说:“还不开始吗?这么简单的回忆对你来说很难吗?就算印象有点模糊了,你用自己的读心标记看看自己的内心,不就能记起来了?”
“嗯,那一天,我带着艾达去了青州的圣堂,迎接我们的是圣堂的人,当时本来我就想要找机会和秦毅接触一下,然后恰好对方说秦毅也想和我谈谈,这就是我之后几天都留在圣堂的原因。
迎接我们的那些猎人,内心全都很普通,我随便看了看,觉得并没有什么价值。
进入圣堂之后,我就和艾达分开了,艾达被带走去了不知道哪里,而我则由一个引路人引领着,乘坐一辆老式电梯往圣堂的地下进发。
在我的印象中,电梯里标注楼层的电子板上只有二十层,不过在-20数字的下面,还有一个额外多出来的操作面板,我觉得应该可以通过向这个操作面板输入某种指令,让电梯下潜进入到更深的隐藏楼层。
这个猜测从陪同的猎人心中得到了答案,我对他使用了读心,确认那个操作面板的功能和我想的一样,但那个猎人也是不知道使用方法的,圣堂中大部分人都不会使用那个面板,只有高级人员知道使用方法。
之后我地下十三层出了电梯,然后被领着进入了一个空荡荡的会议室,里面什么人都没有,但有电脑,秦毅通过电脑和我交谈,所以我全程都没能读到他的思想……”
刘雨溪用不紧不慢的语气描述着自己经历的种种,她一边在脑海中回忆那些真实的场景,一边同步将他们虚构重塑,转化为合适的语言描述出来。
在整个过程中,她努力保持着心情平静放松。
审讯这种东西,从很遥远的古代就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专业科学,如何辨别被审讯者说的话是真是假,是所审讯者都一直在研究的难题。
很多人都会觉得,只要心里有底气,那即使撒谎也没关系,但其实这个观点在专业人士眼中是非常可笑的,在一场审讯中,只要被审讯者愿意开口,那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讯人会在短时间内询问罪犯大量问题,并要求对方快速做答,他们会列一张问题清单,来来回回用车轱辘话审问你,消磨你的耐心,并且在原问题上不断衍生出大量无意义的细节提问。
这些无意义的细节提问,往往都需要被审讯者花费大量脑力去思考,去验证,因为他们说的是假话,而随口一说的假话,很容易和前面另外的谎言造成冲突,被察觉逻辑矛盾。
审讯者随口一问,就能消耗被审讯者的大量精力,随着时间推移,被审讯者的脑力不断下降,再加上已经供认出的虚构情报不断堆叠,让编造新的谎言的难度不断提升,到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如果一个被审讯的人不想被对方识破谎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缄口不语,或者透露几个简单明了的假情报,并且除此情报之外,不再回答任何衍生问题。
但刘雨溪的处境比较特殊,现在她所面临的考验,比那些被敌国抓到的间谍还要艰难,间谍起码可以拒绝回答,默默忍受肉体上的折磨,但她不行,因为她只有让白沐风相信她,才能算是成功。
所以她只能有问必答,在短时间内构建出完美的逻辑闭环,让白沐风相信她没有撒谎,更没有背叛。
如果最后她成功了,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失败了……那么至少要让白沐风无法识破秦毅的真实计划。
白沐风既然设定了如此复杂的测谎装置,想必对这个装置做出的结果也是相当有自信的,如果她能够骗过这个装置,那么很可能获得白沐风的信任。
但反过来,假如她撒谎被对方看穿了,那之后会被如何对待,就可想而知了。
刘雨溪在分析自己处境的同时,还慢悠悠地向白沐风描述着自己在圣堂的那几天的所见所闻。
现在她的脑袋就像打开了几百个程序的电脑,CPU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载的状态。
而在刘雨溪努力伪装的同时,白沐风也在谨慎判断她说的话是真是假。
现在白沐风的面前,放置的一个超大尺寸的曲面屏,屏幕被许多数据界面霸占,最中央的地方是对刘雨溪瞳孔的实时监控。
用瞳孔的大小来判断一个人撒谎与否,是很多刑侦人员在特定情况下都会采用的方法。
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跑去研究了人的思维模式,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瞳孔的大小会随着脑子的运算压力,有规律的放大或是缩小。
人在思考一个非常复杂的题目时,瞳孔会不由自主地放大,这个时候,即使有一个人在他面前挥手,都有可能被忽略,而如果思考的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那么瞳孔就不会发生改变。
这个简单的原理在生活中被处处应用,警察局里警察要用强光照着犯人也是因为这个原理,在强光直接照射双眼的情况下,一个人很难进行复杂的思考。
同理,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人瞳孔放大缩小的情况,也能看出对方是否在进行高强度的思考。
如果现在白沐风向刘雨溪提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