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煞是热闹。
木架下,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崽儿在土里刨食,也不知道这会儿刨出什么好东西,咕咕低叫着,立刻引来小鸡们疯抢。
陈凌拎着竹筐勐地一跺脚,它们也不怕,直到两狗过来驱赶,才惊慌的咯咯叫着从墙角的水道口钻了出去。
“老往家跑干啥,外头那么多虫子吃,家里又没啥虫子。”
陈凌让狗把它们全赶了出去。
然后开始放下筐子去摘豆角。
忙活了半个多钟头,豆角摘了一大竹筐。
陈凌压了两桶水,然后把豆角倒进水盆里头漂洗。
这个步骤主要是除虫,自家豆角没有打过农药,属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也就是难免会长虫眼儿、生虫子。
泡在水里漂洗的过程中,豆角里藏的虫子会憋不过气,从豆角上的虫眼儿爬出来。
不然的话,简单洗洗,是没法把它们洗出来的。
吃的时候,吃到虫子就不好了。
漂洗又花了半个多小时,陈凌就在厨房里烧了一锅开水,留点新鲜的晚上炒菜吃,剩下的全部丢进大锅当中,煮上三五分钟,然后就在前院的木楼这边扯上一根绳子,开始晾晒。
正忙活着,高秀兰把王真真接了回来。
这丫头一进家就先去看她木楼上的那些蚕茧、龟蛋,之后又让陈凌别忘了今晚要去外边捉知了猴的。
得早点把晚饭做上。
然后又去风风火火的准备小桶、小铲子之类的捉知了工具,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没过一会儿,王存业带着睿睿放羊回来了,好家伙,家里又是一阵吱哇乱叫的折腾。
玩了一天也不觉得累,精力旺盛的不得了。
不累好说,继续带他们出去玩去,玩累了就老实了。
于是早早吃过饭之后,太阳刚落山不久,天色还没怎么黑下来,陈凌就带上两个小家伙,拿齐捉知了猴的工具,一起出门了。
先赶到打麦场,等六妮儿他们一伙子过来。
“富贵叔俺考考你,你知道这知了猴喜欢往啥树上爬不?”
六妮儿来了之后就仰着小脑袋向陈凌卖弄。
“哦哟,你还考我啊?不就是柳树、榆树之类的树上最多吗?”
“不对,你说错了,知了猴是最喜欢柳树,榆树比不了柳树,俺们之前在河边的柳树上,一棵树上能摸到十多个、二十来个知了猴嘞。”
“好家伙,你还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呢。”
这小子嘿嘿一笑,看了一眼王真真:“是小姑姑之前说她写老鸹跟布谷鸟的作文让老师表扬了,俺想了想,正好知道知了猴的,就写这个了。”
“好家伙,你娃够机灵的啊。”
知了猴这玩意儿也就是蝉的幼虫。
现在这年月多得很,除了树底下多之外,河滩附近也多。
它们最喜欢柳树,其次是榆树,再是杨树,枣树、核桃树这类的汁水较少,木质较硬的树上比较少。
小娃娃抓得多了,慢慢就知道这些了。
这个时候正是知了出土的季节,一到晚上,知了猴密密麻麻的从地底下钻出来,从傍晚六七点天还没黑透开始,一直到半夜三四点,都有知了猴往外爬。
尤其是晚上十点到十一二点这个时间段,知了猴就像赶集一样,一窝蜂的往外爬。
等小娃子们来齐之后,陈凌就领着他们去土地庙后面的树林中寻找知了猴。
他们这边很多村民夏天喜欢把床搬出来,在树底下睡觉。
经常有知了猴爬到床上。
有时候早晨起来惊奇的发现,被单上、凉席上、床腿上爬着一只知了猴,刚蜕下壳变成知了,还没飞走呢。
当场被人抓住摔死,就喂给鸡吃了。
“哇,快看,这棵老柳树底下,这么多洞,咱们前几天就该出来抓的……”
一过土地庙,下到大坑的树林里,王真真就发现一棵大柳树下,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窟窿,挤在一起,起码二三十个,像是被谁用铁棍子插出来的一样。
这就是知了猴爬出来的小洞。
他们这边的土壤特别适合知了繁衍生息,一棵柳树上爬二三十个知了猴那真是很平常的事情。
“俺就说吧,柳树下最多,富贵叔别动,你脚下有一个……”
六妮儿正说着,忽然发现陈凌脚边的位置,有一个黄豆大的小孔,赶紧把他喊住别动。
这个时间点,很多地底下的知了猴已经爬到了地表,但是还没贸然爬出来。
只差一层薄薄的土皮了,上边往往会留一个黄豆大小的小孔,完全能看出来小孔周围的土层很薄。
这是明显的特征。
只等天黑,它们就会破土而出。
就是有少数的知了猴比较胆小,一旦察觉洞口外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会立马缩回洞中,躲到很深的地方去。
等到没有动静之后,才会慢慢地再从洞中爬出来。
陈凌停住脚步,只见六妮儿用手轻轻一抠,把小孔抠开,伸进去一根手指,趁着知了猴的钳子去夹手的瞬间,勾住它的钳子,往上一拽,很轻松的就把知了猴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