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大人此时内心仍旧被这些震撼,陛下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震怒,更没有跟朝臣争辩,但就这样的简单的数据,让所有人内心惊愕无比。
宋老大人躬身行礼,“陛下,您刚才说得对。穷则变,变则通。既然已经发现如此严重问题,那就不能不采取行动。”
户部尚书周大人也连忙附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国力也是一点一滴积累。既然发现消耗国力的原因,当然要想办法解决。陛下英明,微臣一定全力以赴。”
礼部尚书崇大人被拉下去了,而且接受调查,不仅涉及玩忽职守,甚至还有通敌卖国的罪名。
顶头上司被关起来了,并且接受调查,礼部侍郎吴大人战战兢兢,跪在地上。
“陛下,西云国整日在理藩院门口哭喊,说大周仁慈,早日放了那些俘虏,他们早已经写好了投降书。西云国处心积虑,一直恭维大周,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还像以前那样结束战争。微臣不会上当,一定竭尽全力,让西云国为屡次撕毁和谈条约、进犯大周,付出惨重代价。”
兵部尚书钱大人起身,恭敬行礼,“陛下,既然是我们大周打胜仗,自然没必要谦让西云国。西云国背信弃义,悍然撕毁两国签订的和谈条约,发动战争,给我大周上下带来巨大伤亡,消耗巨量粮草,也必须由西云国负责。没道理他们犯了错,让我们大周损失更多。”
······
接下来朝臣纷纷表示,改变对西云国和周边国家的政策,不能单单利用之乎者也,仁义道德驯化。
周平帝原本还以为还要耗费一番功夫,才能说服上下朝臣,没想到这些资料的作用这么大。
既然朝廷众臣都同意改变政策,周平帝就让大臣们回去,好好想想如何让西云国付出代价。
周平帝的原则很简单,保存大周势力,消耗西云国的国力。
国破,家又何在?
这些朝臣虽然有私心,但也不希望大周江山真得像前朝大齐那样消亡。
因此这些人回去之后,绞尽脑汁。一旦思路被打开了,这些人想出来的办法,很多,有的还特别损。
且说顾邵和李元青很疲惫,从宫里出来,坐上顾家的马车。
马车里,有个小火炉,上面还烧着茶水。
喝了热茶,顾邵出了一口冷气,看向李元青,“李兄,你觉得陛下能说服那些朝臣吗?”
李元青听到顾邵的称呼,挑了挑眉,轻笑,“顾兄,你跟陛下做事时间更长,更应该明白陛下的决心。”
顾邵笑了笑,“陛下有中兴之志,但阻力很大。之前因为争夺皇位的时候,被世人认为手段狠辣。直到德瑞夫人发现的高产作物出现,才破除这样的流言,巩固皇权。这一次是破除陈旧势力的好机会,有理有据的材料,可以成为一些反对意见的有力对抗基础。”
李元青点头,“如果不改变,大周江山至多维持五十年。你我能看到,陛下也能看到。因此,陛下改变的决心,比你我更加强烈。”
“如果陛下抵抗不住朝臣的压力屈服了呢?”顾邵反问,在马车里,只有他们两个人说话,话不传六耳,便没了顾忌。
李元青呵呵笑道:“那我就当是白忙活一场,甚至还在合适的机会辞官,回到吉祥村,做个田舍翁,陪着我娘子。”
他算是看明白了,就算卖命,也要看上面的皇帝和这个国家值得他卖命吗?
顾邵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也笑了。
这李元青不仅聪明,而且还是个性情中人。
回去之后,随便吃点东西,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上早朝,顾邵和李元青都是四品官,在比较靠后的位置站着。
周平帝坐在龙椅上,以御史宋老大人为首,上奏必须改变对西云国的策略,同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昨天在御书房的众位朝臣,除了还在监牢的礼部尚书崇大人,其他十七个人都附议。
即使有反对意见的不知情官员,也不敢露头。
周平帝当众下令,礼部侍郎吴大人代理尚书之职,顾邵和李元青为辅,带领理藩官员,跟西云国谈判。
顾邵和李元青相视一看,陛下速度够快,态度也足够坚决。
追随这样的上位者,做事顺畅很多。
下朝之后,礼部侍郎吴大人战战兢兢,同时内心又特别激动。如果能完成这次任务,前面的“代”,就能去掉了。
顾邵此人,吴大人熟悉,颇有才干。
至于李元青,吴大人也知道,虽然是同朝为官,但知道李元青的事情,大多是从西云国使团听来的。
说李元青嗜杀成性,不择手段,诡计多端······
反正没有好词!
之前吴大人对李元青的印象停留在军中莽汉,有失体面的举动(抽了西云国那些俘虏的裤腰带)。
不过现在吴大人突然觉得李元青哪哪都好,敌人说不好的,那就是最好的。
快到理藩院,吴大人问:“顾大人,李将军,西云国使团每天派人在理藩院哭闹,一会你们看到了,别生气,习惯了就好。”
顾邵早就知道,点了点头,“多谢吴大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