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杨康(1 / 2)

“……杨康请求您救救他,不要让他死得那么惨。”脑海中再次传来了系统的声音,这次的故事背景和任务沈隆倒是熟悉得很。

杨康啊,这个家伙虽然确实该死,但是想想也未必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和自己之前帮助过的林平之一样,也算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吧。

杨康最大的问题就是贪恋富贵、认贼作父,不仅不认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且还和完颜洪烈等人一起,试图对付大宋,这些问题是绝对不可饶恕的,他的死也算是活该。

但是如果深究的话,问题也不能全放到他一个人身上,同样是生活在异族的国度之中,为啥郭靖就没有站在铁木真一边儿,而是回到大宋成了万人敬仰的大侠,杨康却成了反派呢?归根结底都是从小受到教育不同的原因。

这都是因为郭靖有个好母亲,也有一群好师傅,江南七怪的武功不如人,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却是比丘处机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李萍更是远超包惜弱甚多。

在蒙古大草原的时候,尽管没读过多少书,李萍却时刻没有忘记告诉郭靖,他是宋人,而江南七怪时刻不忘教授郭靖行侠仗义和一诺千金,用柯镇恶的话来说,咱们可以武功不如人,但是在大节上却万万不能有亏。

这些细节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郭靖,本身就遗传了父亲侠义的基因,再经过七位师傅和娘亲的教育,成就了大侠郭靖的品德,之后遇上的各路名师,无不欣赏其品格,同时也悉心教他武功,方才造就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

而反观杨康,完颜洪烈因为包惜弱的缘故溺爱他,同时在金人贵族眼里,贪恋享受、欺压弱小那是应该的,完全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这养成了杨康的顽劣性格。

包惜弱的父亲是私塾先生,生性柔弱连只鸡都舍不得杀,和农妇李萍相比,她缺少独自谋生的能力,在以为丈夫死了的情况下依附完颜洪烈可以说是不得已的事情,完颜洪烈的误导让她以为杨铁心已经死了,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她并没有告诉杨康是汉人的事实。

你要说包惜弱是绿茶肯定有些过,但是要说她圣母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她要是和李萍一样早早地告诉杨康的身世,那应该就不会发生日后的悲剧吧?

而杨康的师傅丘处机争强好胜,满脑子都是十八年后嘉兴烟雨楼的那场比武,生怕告诉杨康的身世而导致比武失败,让自己丢了面子,所以也没有说。

用丘处机的话来说就是,“贫道也曾试过他几次口风,见他贪恋富贵,不是性情中人,是以始终不曾点被。几次教诲他为人立身之道,这小子只油腔滑调地对我敷衍。若不是和七位有约,贫道哪有这耐心跟他穷耗?本待让他与郭家小世兄较艺之后,不论谁胜谁败,咱们双方和好,然后对那小子说明他身世,接他母亲出来,择地隐居。”

全真教可是讲究儒道释三教合一,丘处机身为王重阳的开山弟子之一,难道不懂得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么?那时候写《三字经》的王应麟还差十几年才出生,可这些道理却是早就写在儒家经典里的。

徒弟性格不好你就教啊,放任不管这是当师傅的道理么?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谁都可以埋怨杨康,唯独丘处机没有这个资格。

你要说杨康年纪大了性格已经定型没办法更改,那也不合适吧?杨过早年间不照样性子拙劣,一度还和杨康一样投靠了异族,不也被郭靖感化了么?

还有裘千仞被一灯大师抓住的时候多大年纪了?一灯大师难道就放弃对他的教育了么?临死之前裘千仞终于幡然醒悟,和这两位一比,丘处机也太不负责任了。

一个农妇和七个市井之徒将郭靖教成了大侠,应该读过些书的包惜弱和肯定读过很多书的丘处机却没有把杨康教好,难道金庸是在暗示读书人果然靠不住么?

或许是时代道德观念的不同吧,沈隆记得自己以前在网上闲逛打发时间的时候看到一个类似的比喻,这个作者把杨康和《说岳》里的陆文龙相比。

陆文龙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金兀术攻打宋朝时,边关的一位总兵,即陆文龙的父亲城陷自杀,兀术怜悯他忠义,厚葬了他,并认陆文龙为义子,陆文龙长大后武力不凡,连挑了岳家军两位部将,后来岳家军的间谍告知身世,陆文龙想也未想,立即归南,抵抗金朝侵略。

丘处机、杨铁心他们可能也觉得,只要自己把身世给杨康一说,杨康就能和陆文龙一样立马翻脸,帮着他们去对付完颜洪烈。

但是人的思维模式那有这么简单,哦,之前十八年杨康啥也不知道,十八年间你们也什么都不说,突然有一天告诉他你爹不是你爹,这个人才是你爹,你赶紧和你这个爹一起去干死你以前那个爹,是个人都会懵逼吧?

让杨康可以继续活下去,这个任务倒是简单,只要别傻乎乎去打黄蓉的软猬甲就行了,以沈隆现在的能力,就算打估计也不怕,且不说自己会不会受伤,凭借从胡青牛《医经》和王难姑《毒经》上面学到的知识,想被毒死也不太容易。

可是要让杨康活得更好,活得受人尊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