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三顾茅庐(1 / 2)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王易就忙着做给将领们培训的事儿了,实际上这事儿也不麻烦,十几天后,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们,基本上就了解到了刘备军的作战方式,以及士卒的精锐程度,对于习惯了在前场征战的将领来说,他们能够率领这样的精兵作战,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而刘备对军官的待遇,也让他们都很高兴--那可是公开的收入,不像以前,想捞点什么,还得吃空饷或者克扣军粮之类的,那种钱说实话,拿得烫手,查出来就是一个死字。

不过所有的军官在上任之前,还得经过考核--武略上他们问题不大,文韬的考核却难住了不少人,毕竟文韬不够的话,最多能当一个军司马,也是刘备军中的铁律,当到校尉一级,就得通过兵法的考核才行。

考核成绩出来之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王易就顾不上这些人了,他在襄阳教授这些将领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他就要去见刘备,和刘备一同讨论各地兵马调动以及军方人员安排的问题,还有下一步战略要怎么走。

在那之前,他要先解决诸葛亮的问题。

理政、治军,甚至是布局天下,刘备集团现在都不缺乏这样的人手。

诸葛亮再来,也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雪中送炭。

而且王易觉得把这样的天才,放在后勤的位置上,放在参谋的位置上,甚至是在某一处让他独当一面,都是浪费了他的能力。

出谋划策,庞统、刘晔,都可以做到。临阵指挥,徐庶、陈宫、陈登,都可以做到。大局的推演,谁还能比了解三国以及了解后世历史的王易更有战略高度?在有了这些人才之后,诸葛亮的重要性,居然就这么削减了,这当然是力图想要做到完美的王易不愿意看到的。

而在和诸葛亮的聊天中,王易却发现……似乎可以让诸葛亮将他的学习能力,发扬光大。

和其他那些智谋之士不同的是,诸葛亮反而是一直在学习和进步的,他这种能够迅速地提炼出有用的东西,然后学以致用的本领,才是他最出色的地方。

这样的人去搞政治,就浪费了哇!

必须要让他去搞科研才行!

正好王易拿到了全套的数理化学科。

从基础操作,到最高深的理论推演,全部都有。

这是足够很多人学一辈子的东西。

如果诸葛亮能够整理出一套东西来,然后集中教学,那么诸葛亮的重要性,才真是彻底的展现出来了!

就不知道诸葛亮能不能完成这样的重任。

王易第三次去了诸葛亮的草庐。

这也算是三顾茅庐。

“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了,三顾茅庐也有了,这历史是不是也算回到正轨上了?”

去草庐的一路上,王易有些无聊地在心里想着。

十几天过去,守护在草庐外的士卒已经换了几拨,不过都是王易的亲兵,自然也不会阻挡王易。

童子上来行礼,王易问:“你家先生呢?”

童子有些无奈的道:“公子,也不知道我家先生出了什么问题,最近茶不思饭不想的,好像是中邪了,我说去请个大夫来瞧瞧,却被我家先生骂了几句,先生一定是中邪了,他以前从来不骂人的。”

王易忍不住笑了起来,宽慰了童子两句,塞给他一串钱让他去买糖吃,这才让童子开心起来。

王易进了草庐,然后就看到了一点都不英俊潇洒的孔明先生。

他穿着一件大褂,头发随便用一根布条扎着,就那么躺倒在榻上,眼睛死死地盯着手中的书巻。

面前的案几上,堆满了扬州出产的纸张以及王易发明的鹅毛笔,不少纸张上都写着诸葛亮那凌乱却依旧看得出笔锋的字体。

案几旁边,还堆着几个碗,里面的菜肴米饭也就动了几口,看起来这段时间诸葛亮是别的都没管了,就在看着书。

王易咳嗽了两声,这才惊醒了诸葛亮。

看到王易之后,诸葛亮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少使君,奇,天下的规律,居然尽在此书之中!孔明真是茅塞顿开!过去观察到的一些东西,亮不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看了此书,才能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与道理!物理,这个名字,真是太贴切不过了啊!”诸葛亮扑了上来,抓着王易的手,激动地道。

“是啊,天地之间的至理,了解了之后,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利益!了解到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可以以更小的力气,创造更大的利益,利益多了,出产多了,天下,自然就更加的安定,更加的富饶!古人打猎为生,终日奔波,也只得温饱,所以上古那些圣君们,纵然为天下之首领,也要亲自参与狩猎,才能够获得食物。后来我们开始种地,以五谷的产出,来获得果腹之物,所以人类才能够更好地繁衍,同时有能力供养那些聪明的,有能力的,让他们去创造的东西,来让其他人过得更好,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和要做的,就是同样的事情啊。”王易道。

诸葛亮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光武大帝赐我的,不光有武力,还有数学、化学,这三部典籍中,有天地之间所有秘密的基础,是开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