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口水战(1 / 2)

建安八年秋。

在刘备的势力伸到交州之后两个月,荆州的局势看似平静,内里却已经暗流汹涌的时候,襄阳名门庞家的子弟庞统,被庞德公和司马徽赞许为”凤雏”的庞统,自襄阳出发,前往扬州。

他公然宣布,自己是前去扬州参加考核的,在扬州,他可以依靠自己的一生所学,去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庞统当然不是用嘴说的。

他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字字珠玑就不用说了,庞统的文才是极好的,真正震动天下的,是庞统在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前汉查举、征辟制度的缺陷,以及刘备治下考官制的先进,用大量的例子和事实证明了,刘备治下的考官制,是大汉长久治安的必要制度。

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就是天下震动。

这年头文章要散发出去,其实很简单了,庞统在抵达舒县之后,直接就去找了诸葛瑾,然后在诸葛瑾的引荐之下,连续通过三次考核,获得了面见刘备和刘铭的机会。

见到刘备和王易之后,庞统表示,自己之前曾经隐姓埋名进入扬州,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佐官,在治政方面,已经了解到了扬州的情况,而他擅长的是谋划和策略,而不是治理地方,所以希望能够进入刘备的骡骑将军府。

刘备考核了他几句之后,对庞统大为赞赏,而庞统也立即献出了自己进入刘备麾下之后的第一计。

以文章传遍天下,让天下人知道,刘备治下,是什么样子的。

之前天下士族对刘备的态度,毫无疑问就是妖魔化的,虽然没有公开说,然而在私底下,没有人会对刘备的政策有任何的好话。

而庞统就是表示,完全可以用宣传的方式,让天下看到刘备治下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这些东西明确之后,会让士族彻底地站在刘备的对面,然而却可以让那些不得志的士族士子们,看到另外一条光明的道路!

还是那句话,士族之间,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天下的士族极多,诗书传家的也很多,而天下有数的官位……却不够多。

所以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甚至失意的士子和家族,绝不在少数。

按照规律,总归是失意的,要比得意的一些。

所以哪怕只能吸引一部分士子前来,都能够极大地充实刘备的人才库。

同时这些愿意通过考核来取得官位的士子,在将来,同样也是火种。

刘备的新制,其实增加了不少的官位。

以前一个大县才是两个县丞,一个县尉,也就是县官的佐官只有三个位置罢了。

而现在呢?三个县丞,一个县尉,一个教谕,这就是五个位置。

同时县丞县尉教喻都有副手,这些岗位,都可以容纳极多的人。

这种事情,要想到很简单,只不过以前比较难以做到一些。

说穿了,刘备地盘上经济足够好,粮食足够多,才能够维持那么多脱产人员的岗位。

这样的吸引力,又比其他地方的优势要大一些了。

可是这样的优势,在过去,并没有被外界的士子们知道罢了。

一来这年头消息传递不灵通,二来王易运用后世的管理办法,对哪怕是流动人口的掌握都极其精准,也让各地的探子很容易就被抓起来了,所以相对来说,刘备地盘上是一个相对比较神秘的地盘,消极的东西他们看不到,积极的东西,他们也看不到。

刘备地盘上倒是不禁止其他地方的大族派士子来游学,可是现在兵荒马乱的,士子们游学也不太敢了,就别说来刘备地盘上了。

所以呢,刘备地盘上一些事情,其实相当不透明,不透明,其他地方的士族,就可以随便地妖魔化他们。

庞统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才以这一点,作为晋升之姿。

当时王易听完之后,立即就是一拍大腿。

这确实是他的疏忽。

作为一个现代人,居然连舆论的重要性都忘记了,真的不应该啊。

所以在和庞统仔细聊了之后,王易和庞统一起,拿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计划。

庞统写了那篇展示刘备治下具体情况,和考官制与之前察举制利弊比较的文章之后,利用刘备地盘上已经完成成熟的印刷能力,王易制造了大量的传单,然后通过行往各地的商队,将这些传单,发向徐州和扬州之外的所有地方。

换了若干年以后,有人发传单,那当地的官府肯定是马上就抓起来了--因为谁都知道这种东西会带来什么后果。

然而在这个时候,还从来没有人能用发传单的方式来宣传。

因为纸张,在刘备治下才真正推广开来呢。

这些传单,很快就在刘备治下其他地方的大城市里出现,小地方倒是几乎没有,因为读过书的,现在基本都在大城市里。

尤其是襄阳、颍川、邺城这三个现在有着最多士族的城市,更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拿到了这样的传单。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士子们有的怒骂,有的若有所思,而在传单的后面,刘铭还加了一句话:欢迎天下有识之士,以写文章的方式,来辩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