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分析(1 / 2)

“大公子忧虑的地方,我全部知晓。”

许攸笑着对袁谭道:“只不过在我看来,公子在青州,看似局面尴尬,实际上却别有洞天。所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正如大公子你此刻的情况啊。”

袁谭若有所思。

颜良文丑对这种事情插不上话,也只能在旁边听着。

“现在的邺城,是袁尚的天下。主公喜欢他,把他放在身边,任凭他去接触冀州的那些人,现在审配已经旗帜鲜明地支持三公子了,此人心胸狭窄,手段阴毒,如果大公子留在邺城,必定为其所害。在青州有什么不好呢?手握大军,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你。”

“这倒也是。”袁谭点了点头,他当然也是读过史书的,自然知道现在自己如果留在邺城,那真的就是申生了--就算老爹不会对付他,可是老爹身边那些人呢?老爹的正室是刘氏,是邺城所有臣子的主母;老爹最疼爱的是袁尚,他是冀州人,邺城在哪儿,不就在冀州?冀州派的那些中坚基本上都在邺城,沮授、田丰、审配……虽然许攸他们也在邺城,可是这两年被冀州派都挤到了边缘,袁谭也听说过。

自己待在邺城,对方想要找机会弄死自己,那简直太多了,哪有一世防贼的道理。

而现在在青州,尽管青州凋零,不是基业,可是自己又不是真的要自立,在外带兵,老爹的支援还是会源源不断地送过来的。

“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袁谭叹息道。

“那是自然,不过只要在青州,大公子就是安全的,接下来主公的志向是什么,想必大公子已经知晓了。”许攸笑道。

“再积蓄一两年的实力,就可以挥军南下,一统天下了!”袁谭道。

“正是如此,到时候征战天下,不能只朝着一个方向,天下还有九个半州是需要我军去征讨的,主公如此英明神武,自然清楚,让诸子各率一军,分头进攻,才是平定天下的最好办法,让大公子你当青州刺史,二公子当幽州刺史,高干公

子当并州刺史,这正是体现出了主公的这种战术思路啊。”许攸道。

袁谭点了点头,这也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到时候大公子你领军在外,一路攻城略地之余,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在各地和大族的关系打好,到时候大公子你经过的地方,都会成为你的助力。至少在豫州之地,我等都会积极地帮助大公子你,这难道是很难的事情吗?而到了那个时候,三公子因为得到主公的爱护,反而不会有什么上战场的机会,这些利益,都不会在他的身边。主公对三公子的爱,反而会阻碍他扩充自己的势力啊。”

听了许攸说到这里,袁谭不由得眼睛一亮,热切地看着许攸。

许攸泰然自若地继续说了下去:“而其他可以独自领军的公子中,二公子是个老实人,他是不会有什么野心的,最终肯定是遵照主公的意愿行事,在情况明朗之前,他会保持中立。同时幽州的那些人,不管是鲜于辅、齐周、阎柔、田豫、牵招那些人,还是草原上的那些骑兵,他们都很能打,可是他们在内地,没有什么人脉,也就是随着一起攻城略地罢了,大公子有机会见到他们的时候,要多折节下交,这等武人性子粗犷,要的无非是个尊重罢了,以大公子宽厚待人的性格,很容易就能得到他们的好感了。”

听到这里,颜良文丑也是连连点头,他们就是这种性子粗犷的武人啊,所以一直以来都比较欣赏袁谭,毕竟袁谭很早就在军中成长了,性格宽厚,善于待人,也容易得到他们的好感。

“至于另外一路,高干公子,那可是您母亲的外甥啊,到时候他会更偏向谁,还用说吗?”许攸继续道。

“没错,元才乃是我母族亲戚,自然对我更亲厚一些,他出自陈留高氏,怎么可能不帮我呢?”袁谭拍了一下大腿,然后道。

“就是这个道理了,到时候主公之外,四处攻城略地的,不是大公子您,就是和您亲厚的高干公子,打下来的那些地盘,自然先天就倾向于您的。等到天下定了之后,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支持您的声音,都是最大的,三公子那个时候能得到多少支援呢?就算主公再偏爱他,难道还能抵挡得住朝野之间巨大的声音吗?高祖、惠帝与赵王如意的故事,您还记得吗?”许攸胸有成竹地说。

这说的,就是比较接近的事情了,而大汉的子民们,对这个事儿那是更加地熟悉。

高祖奠定大汉的基业之后,当然就要找接班人了,当时吕后生的长子刘盈是太子,戚夫人生的次子如意是赵王,高祖后来就觉得刘盈性格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则是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所以有意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让如意接替自己的位置当皇帝。

可是废长立幼这种事情,确实为所有人都不喜,张良就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请当时最有名的四个隐士”商山四皓”为太子张目,刘邦看了之后就知道天下只怕都不同意自己废长立幼,所以也只能被迫打消这个念头。

许攸拿这事当例子,就是表示立嫡这种事儿,也不是主公说了就一定算数的,毕竟还要考虑到下面人的接受程度,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就是很容易引起反弹的,就算是冀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