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并没有撒谎。
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确实曾要求朱棣继位以后把方孝孺提拔做内阁辅臣。
朱元璋知道科举革新的试行章程里存在不少细节上的漏洞,方孝孺可以帮朱棣查漏补缺。
方孝孺曾经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就像后世那些热血青年一样,但是多年的磨砺,让他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且懂得变通的大儒。
所以朱元璋相信方孝孺肯定会赞成科举革新,毕竟革新科举对天下的读书人是有好处的。
虽然方孝孺不是腐儒,但在忠君思想的驱使下,一定会为朱棣效命。
有一代大儒充当朱棣的顾问,为朱棣摇旗呐喊,那么朝廷推动科举革新的试行国策便会顺利一些。
“朕于前日在奉天门即皇帝位,随后便有大臣建言册立皇储。可朕刚登极,不能闭塞言路而禁止大臣上奏本。这两日,朝中不少大臣为此上了很多奏本,争论不休。为了平息争论,朕欲立高煦为太子,先生觉得如何?”
朱棣接着问道。
“世子殿下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又是太祖皇帝当年亲封的世子,立为皇储,合情合理,臣自然是赞成的。”
方孝孺所言出乎朱棣的意料,他竟然赞成册立朱高煦为太子。
“先生不愧是精通儒学大义的鸿儒。”朱棣夸赞道。
方孝孺连忙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对儒学有一些心得而已。”
“既如此,那就请先生替朕起草一份册立高煦为太子的诏书。”
朱棣郑重其事的说道。
“臣谨遵圣命!”方孝孺恭声道。
“那些居心不良之辈,不是喜欢拿祖制来压俺么?俺有太祖遗诏在手,再让当代大儒起草册封诏书,尔等再压一下试试?”
看着方孝孺领旨谢恩,朱棣在心中得意的说道。
他仿佛已经看见了那些高举祖制拥护朱高炽之人听到这一消息后目瞪口呆的滑稽表情。
通过这两天锦衣卫的秘密调查,朱棣已经掌握了一份支持朱高炽为皇储的人员名单,而且锦衣卫都开始给这些人罗织罪名了。
到时候,他便可以顺势拿出锦衣卫收集的罪证,将那些跳的最欢的一批人杀掉以为震慑,其余人则统统贬官,回家种地。
对待这些官员,朱棣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绝不手软!
如此一来,以后敢掣肘他推行新政的人将会大大减少,而朝廷推行科举革新的压力也会跟着减小许多。
“来啊,宣读朕的谕旨。”
朱棣望向侍立在一旁的礼官吩咐道。
礼官躬身领命,然后走到方孝孺前方停下,缓缓展开谕旨,开始宣读。
“汉中教授方孝孺任职期间,勤勉劝学,成绩显着,着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侍从顾问。”
“臣叩谢吾皇陛下。”
方孝孺从礼官手里接过诏书,跪地行礼道。
“你们退下罢。”朱棣挥手道。
方、解离开后不久,当值的内侍官再次入殿禀报道:“启禀陛下,驸马都尉梅殷在殿外求见。”
“准见。”朱棣说道。
“臣驸马都尉梅殷拜见吾皇陛下!”
梅殷弓着腰走到文华殿中央,接着屈膝跪地,向宝座上的朱棣行礼道。
“驸马免礼,快平身。”
朱棣连忙说道。
待梅殷起身后,他又问道:“驸马此来,是否是为了立储之事?”
“圣明不过陛下,臣求见陛下,确实是为了此事。这两天为了立储一事,朝中大臣屡上奏本,甚至耽误了正常的政务,臣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梅殷躬身道。
“驸马忠心体国,朕很欣慰。对此,你有何高见?”朱棣问道。
梅殷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屈膝跪下,以头触地道:“臣有罪。”
“你有什么罪?”朱棣很是疑惑道。
“臣有欺君之罪。”梅殷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朱棣更加疑惑了,道:“你有何欺君之罪?”
“启禀陛下,太祖曾在生前给了臣一份密诏。臣当时得到这份密诏之后,一直惴惴不安。臣不敢把密诏公之于众,因为太祖曾吩咐过,只有世子殿下遇到了难题,才能请出密诏,否则不能给任何人看。如今世子殿下身处立储风波的漩涡之中,臣认为是时候把太祖密诏请出来了。”
朱棣听到这话,瞬间瞪大了双眼。
他万万没有想到,驸马都尉梅殷手里竟然有一份朱元璋生前赐下的密诏。
“密诏现在何处?”朱棣急忙问道。
梅殷恭声答道:“密诏就在臣的身上。”
言罢,他微微起身,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卷起来的诏书,然后恭恭敬敬的举在手中。
不需要朱棣吩咐,便有当值的内侍官上去将诏书取过来,转呈给宝座上的朱棣。
朱棣接过诏书,缓缓将其展开,急不可待的迅速扫视上面的内容。
“朕之嫡孙朱高煦,天资聪颖,人品贵重,文武皆备,宜承大业。吾儿朱棣,汝继朕之皇位后,当立高煦为皇太子,以安民心,定天下。”
看完诏书内容,朱棣双目之中满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