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老衲要提前恭贺殿下(1 / 2)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172 字 2022-03-20

“马总管不必多礼。”

朱高煦止步于房门前,示意马和通禀一声。

正当马和转身欲敲门时,房门被一双大手从里面打开,面色凝重的朱棣率先迎了出来,一把拉住朱高煦的左手道:“进来说话。”

“二公子胆识过人,老衲佩服。”跟在朱棣后面的道衍和尚不紧不慢的说道。

马和听了道衍和尚这番话,颇为惊讶。

在他印象里,老和尚一直很清高,即便朱高煦自小聪慧过人,老和尚也很少与之交谈,而今却破天荒的夸赞朱高煦,实在是让人感到诧异。

不过,转念一想,马和又觉得理所当然,知晓许多隐秘之事的他也认为朱高煦值得老和尚称赞。

片刻后,书房里。

朱高煦将朱元璋册封朱允炆为吴郡王的消息说了出来,并把朱元璋刚才对他的试探也详细告诉了朱棣。

“你皇爷爷年老多疑,俺刚才还担心你会受到责罚,能平安归来就好!”

朱棣毫不掩饰内心的欢喜,眉开眼笑道。

道衍和尚亦是大喜过望,忍不住赞叹道:“二公子当真智勇双全!”

顿了顿,他朝朱棣拱了拱手,道:“老衲要提前恭贺殿下了。”

朱棣淡然摆手道:“大师言重了。”

既然朱允炆被封为吴郡王,朱高煦也觉得朱棣将来被立为太子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虽然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称过吴王,但此一时彼一时,吴王并不代表是储君封号,何况还是吴郡王。

而且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最早也被封为吴王,后来朱元璋认为吴地乃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将朱橚改封为周王。

换言之,道衍和尚、朱棣、朱高煦皆认为朱元璋有弥补朱允炆之心,否则不会封朱允炆为一字郡王,而且还是国家财赋之地的“吴”。

“煦儿,你立了大功,当赏!”

朱棣笑呵呵说着话,从右边腰带上解下一块米黄色的龙形玉佩,手一伸,便把玉佩递到了朱高煦的面前。

“这是俺当年加冠时,你皇爷爷赏赐的龙佩,现在,属于你了,拿好!”

朱高煦心跳加速,激动的伸出双手,正打算去接玉佩时,忽然觉得朱棣此举可能是一个试探。

于是,他立刻摆手道:“此乃皇爷爷给爹的东西,孩儿不能收。”

“拿着!”

朱棣面色一沉道:“你哥(朱高炽)那边,俺自会与他说。”

朱高煦这才收下玉佩。

朱棣又道:“戴上。”

朱高煦不情愿的将龙形玉佩戴好。

“好,很好!”

望着身高一米六、七左右,体型甚为壮实的朱高煦,朱棣仿佛看见了他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这种想法在朱棣心中一闪而逝,随后他从喜悦中恢复平静,问道:“煦儿,你刚才说允炆患了不能言之疾?”

朱高煦看了一眼道衍和尚,见对方没有离去的打算,便明白朱棣早已视其为绝对心腹。

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将一切和盘托出,免得日后得知真相的朱棣对他心生间隙。

“是的,张太医忠厚老实,万不敢欺瞒皇爷爷。故而,孩儿认为,允炆大兄应是得了难以治愈的顽疾。”

朱棣仔细品味着朱高煦话里的意思,皱眉望向旁边的道衍和尚,露出了一个“你怎么看”的眼神。

道衍和尚顿了顿,竟直言不讳道:“殿下应当假装不知晓此事,更不能深究此事。”

“大师言之有理。”朱棣瞬间反应过来说道。

朱棣与道衍和尚是何等人物,立马就想通了其中关键,难怪不久前东宫与太医院皆有人被朱元璋处死,原来是这个原因。

所谓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朱元璋杀了一批知情者,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举动,岂能瞒过那些有心人?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马和略显焦急的声音:“殿下,宫里来人了。”

“快请进来。”朱棣沉声道。

马和应声推开门,朱棣等人已上前迎接。

传令官道:“奉陛下口谕,请燕王殿下去文华殿议事。”

朱高煦闻言眉头一皱,朱元璋刚得知朱允炆的“噩耗”,紧接着就碰到晋王求见,而现在朱元璋却急着召见朱棣,显然不会是什么好事。

明白这一层道理的不止朱高煦,道衍和尚与朱棣本人亦是脸色微微一变,皆沉默下来。

送走传令官后,书房之中,朱棣坐在椅子上思索道:“可能是有人走漏了消息。”

道衍和尚接话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殿下行的是正道,放宽心便是。”

朱高煦不懂朱棣与道衍和尚在打什么哑谜,心有疑虑却没有出言询问,脸上的疑色仅一闪而逝。

尽管如此,朱高煦脸上的轻微变化,竟也被心细如发的朱棣觉察到了。

朱棣盯着朱高煦,用富有感染力的雄厚嗓音说了一番话。

“高煦,你我父子难得相见,若你皇祖爷爷不派人唤你回去,这几日便住在行馆,俺有很多话要与你说。至于留你在行馆之事,俺会上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