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事了。
刘狮子是这么想的,涌珠、灭虏这一级小炮能做的事,抬枪都能做;抬枪做不到的战术任务,上了涌珠、灭虏,也不管用。
就好比打个土木工事,别看灭虏炮打的是一斤炮弹、抬枪打的只是二两半的铅弹,但抬枪倍径比高,抬枪打不穿的木板土墙,西边常用的百斤锻铁灭虏炮,一样打不穿。
因此增加小炮在百总队的配属,战术上带来的微小优势,并不能密布其在拖延行军速度、增加补给难度方面的劣势。
但如果不给补给弹药,仅仅是重量带来的拖延行军速度,刘狮子还能接受。
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
如果接战失利,这种炮用完弹药或没用完,直接扔了也不心疼,能增加转移速度,不需要补给炮弹。
如果接战顺利取胜,那更不需要补给弹药了,明军有啊!
问题这不就解决了?
最先改编的军队,是超编严重的张天琳、高应登、魏迁儿三个营,都改编为大营,基础的作战方式不变,增强了独自作战的能力。
不过编制是给到大营,但三个营就需要三个千总部的技术人员,即使他们沙汰超编的八千士兵,依然没凑够这么多人,后续兵力还需要曹耀在甘肃慢慢寻找补充。
同时作为东征甘肃最大的功臣,刘承宗还满足了张天琳一个小愿望——发动甘州匠人,给他的左千总部制作一批火箭炮。
说实话刘承宗并没有特别重视元帅府军器局做的火箭炮,火箭炮当然很重要,但他们在河湟做的是特定条件下的残次品,在研发时就只考虑翻越祁连山的困难,因此在重量上提出了诸多限制。
反倒是火箭炮最重要的精准、射程、威力,全部都向便携让步了,十斤重的火箭弹,含燃料七斤、爆破药一斤,铁弹丸五十三颗。
成本非常高,性价比极差,射程五百步、扩散五百步,也就是说只有一百到二百五十步的安全范围。
这种兵器跟刘承宗的战法不兼容。
刘承宗打仗是典型的文化人带莽夫,他麾下将领都是打穷仗出身的,养成的作战习惯全是集中精锐,一点强行突破,反复冲阵或拉扯,直到把敌军拉崩。
无非是作战风格上,高应登是集中精锐把敌军冲崩,张天琳是反复机动把敌人拉崩。
他自己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首先要求自己不败,因为他输不起,只能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稳扎稳打、整体推进,完全是以力破巧把敌军压崩。
刘狮子心里,元帅军要想大面积列装火箭弹,需要好好研发一种正常的火箭弹,二十斤重,该装平衡杆装平衡杆,尽量把射程拉到一千步、安全距离有个五六百步,再谈大批量制作、列装的事。
但这种覆盖范围广、杀伤范围广、消耗巨大的残次品火箭弹吧,对善于机动、满地乱窜、长于骑兵乱战的张……特!别!爽!
张大帅,咱不缺火药啊,这个玩意儿比炮用起来爽多了,尽管一次发射两三百颗,单看重量非常大,但三个百总大队携带的火箭弹就能解决一个问题。
这是张天琳经过实践的战场经验,骑兵一冲,敌军结阵,不管你什么车营、步营,也不管你装备多先进、铳炮多厉害,直接三千斤火药砸下去,还有人站着就再砸三千斤,骑兵一冲就直接结束战斗了。
性价比非常高啊!
两军对垒,这个弹药量十门千斤炮得打整整四个时辰,真硬轰车营,但凡两边火炮射程差不多,对轰四个时辰是个啥损失?
火箭弹嗖一下就完事了,天王老子来了也接不住这批从天而降的刘国能。
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这火箭弹好用不好用,他说了不算,最有资格评价的是人家白广恩。
刘狮子寻思,找机会得问问白广恩对火箭弹的评价。
他们这边军议开了一下午,把军队尽快改制大营、制作火箭等一系列事情都安排下去,正商议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改制完的军队就推到东边作战,看看效果如何,就听见衙门里的护兵来报告:“大帅,山丹卫那边冯参将部下千总来了。”
刘承宗听着心里就一突突,因为算时间,冯瓤是初八傍晚到的山丹卫,夜里肯定打不了仗,天亮发起进攻。
山丹卫和甘州城相距一百二十里,就算使者沿途换一次马,想在初九天黑前抵达甘州,最好是上午出发,但上午两军才刚刚交战,够呛能有什么战果。
如果使者是下午出发,这个时间到甘州就意味着路上跑死两匹马,那毫无疑问,出事了!
刘承宗当即也不跟将领议事了,连忙对护兵道:“快迎进来。”
巡抚衙门内几声传唤,很快他就看见系着镶铁发巾的千总练大器抱钵胃快步入堂。
练大器是元帅军的老兵了,诨号二郎神,黄龙山之战时对阵贺虎臣,练大器时任左哨队长,带兵在左翼山梁拒敌,被宁夏军张弓搭箭正中额头,箭头钉在额骨上没有打穿,战后把箭拔出来当场活蹦乱跳,军中士兵都觉得很神奇。
他的存在给元帅府普及了一个常识,人的额骨非常硬,甚至对元帅军很多士兵来说,可以直接下定论,额骨是最硬的骨头,不然你以为二郎神是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