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清平苑监正(2 / 3)

顽贼 夺鹿侯 2177 字 2022-03-20

量上一匹马顶八个人,而清平苑战马数量又是恩军的五倍。

所以崔聪的恩军伙食还行,是旱灾里镇原县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

“被扣住了几个人,但他们没动兵器,叫我们回来传话,说投降开城,不会伤及官吏百姓一人。”

听见人没事,崔聪松了口气,不过转而又患得患失起来。

贼兵不杀人的消息传开,这座城会更难防守。

毕竟守城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

它需要城内的官员、军队和百姓在死守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但目下看来,这个要求很难达到。

知县问他怎么办,崔聪在头脑中想了无数取胜的机会,最终他深吸口气,目光坚定问道:“徐父母,我能拖住敌军半日,阁下与诸位同僚,能否将城内百姓尽数西迁?”

徐宗贤大为惊讶,脱口而出:“尽数西迁?”

“对,尽数西迁,城中百姓商贾向西六十里就进了固原境内,将兵器兵粮运入西南堡垒,我能在那死守待援。”

看着城墙上众人惊愕模样,崔聪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很难同这些不知兵事的官员们解释城池攻守的问题,只得道:“镇原城周四里有余,一千七百多个垛口,我只有五百恩军。”

这座城很高很坚固,地形也非常险要,但崔聪认为率领五百恩军携兵器粮草撤退至城西南的堡垒,即使那里没有护城河,也更容易守住。

城池就是永固的军阵,需搭配一支与规模相应的野战部队才能最大化发挥其防守效能。

更何况他们还有防守的目的,防守敌军是为了什么?

“三边总督已进驻宁州,贼寇至此是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宁州已陷,落入贼手;要么贼寇不敢进攻宁州,反向缺少兵力的固原进军。”

崔聪解释道:“我等死守镇原,城中百姓只进不出,消耗极大,城垛众多,备城门需发动民夫,被攻必破。”

“贼兵占领镇原,仍会向西进军,固原无兵可守,到时贼兵四处抢掠,我等人人罪责极深,恐怕难逃一死。”

崔聪说着遥指西南城堡,道:“若我死守半日,徐父母疏散百姓,将兵粮兵器存入堡垒,待百姓撤出,我亦率五百恩军进驻小堡,那座堡垒只有一百七十个垛口。”

“何况西靠山壁,即使贼兵日夜围攻,我亦兵力充足能日夜守备,只要堡垒尚在,贼兵就不敢越我而去,据守待援,不论河谷东西那边援军赶到,都能保住固原,镇原县城没什么可被抢的,不出几日,贼寇自会退去。”

崔聪抱拳道:“这是崔某想到唯一取胜的机会。”

这番话听在城中官员耳中,不是那回事。

他着眼固原州、平凉府、庆阳府三地,来设想这场战斗。

等到战斗结束,这座城依然会回到他们手中。

最重要的是,崔聪的本职工作是马,只要大部分马还在,城丢不丢,他都没有罪责。

因此唯独没考虑镇原城,可城墙上都是镇原县的官员,这座城池失陷,他们的罪责生不如死。

人们面面相觑,死守城池好歹还有忠义之名,弃城转移,就算这场仗最后能赢,他们的仕途也完蛋了。

最先开口的是县城教谕,断然拒绝道:“徐大人,眼下城东、城北都有敌军,谁又能保证城西就没有敌军,贸然出城,满盘皆输,尚不如死守夺待援,能得一线生机。”

户房书办也说:“城垛多,我们就征募民兵,乡民知晓忠义,自会死守。”

徐宗贤也道:“这座城不能丢,恩军也不能走,我等只能死守,守城不在城池高险,而在城中人心,我等万众一心,贼人必不可破城;诸位若心惊胆战,这城就算固若金汤也守不住。”

说罢,知县朝崔聪道:“崔监正,你最知兵,就以死守城池来思虑吧。”

话说到这份上,崔聪知道自己的建议没用,而且教谕说得也有道理,万一城西也有敌军,那他的计划便无法完成。

他便朝周围作揖道:“徐父母,诸位同僚,既已下定决心死守,我以为当下最要紧的是我等齐心,清点守军,将守军兵分五部,布置四面防务。”

“四面各置守将一员,依轻重缓急,最急处为东门、其次南墙、再次北门、最次西门。”

崔聪说罢,众人一一点头,他才接着道:“徐父母另率预备兵马一支于城中协调,若四面告急,则派遣援军;若城上无虞,则征募百姓、筹备粮草运送兵器,筹集木料火油兵粮粪水。”

徐宗贤自知能耐不在军事,又觉得崔聪所说在理,便先对他点头道:“就依崔监正说的。”

随后才转头望向身边众人,拱手作出一圈揖来,道:“诸位都听见了,崔监正是兵部的人,城池失陷,尚可将苑马带走;我等俱是地方官员,若镇原失陷,朝廷怪罪谁都跑不了。”

当下便布置起四门防务,将最要紧的东门交给崔聪,余下三面由教谕与两名读过兵书的秀才来守卫。

就在这时,刘承宗在城外修起的土山已经建好。

土山比城墙还高了二尺,他登上土山以望远镜眺望,看见穿花花绿绿官服的官员们聚集在城门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