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不是香烟啊!)。
正阳门的原名应该是正丽门,是明清两朝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的最南端。
正阳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京城“京师九门”之一。包括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官方说法,度娘百科上就能查得到。穿越前李林单位(一个垃圾的难以言表的恶心企业)组织大家去“首都七日游(穷游极速版,团购惊爆价588元!欲购从速哦!)”时,这里就是宣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在这里,年轻的李林花费了188块买了个实际价值8块都没有的垃圾纪念品,狠狠地体验了一把“首都人民”的热情好客。
只是,对于所谓的“首都人民”为什么会说粤语这一点,李林事后仍旧感觉深深的疑惑。
然而眼下,跨越时间与空间,再一次来到正阳门下故地重游的李林,感受和之前完全不同。
虽然是夜晚,不过今天正好满月,天上也没有云彩。再加上路灯勉勉强强也算是给力,到不至于影响李林的视线。
因此,哪怕骑着自行车,李林仍旧能将正阳门下的风景尽收眼底。
怎么说呢?感觉确实就像是穿越前年代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复古、厚重、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画卷。
不过说实话,看多了也就是那样。毕竟正阳门的建筑主体与几十年后的并无任何不同,顶多更加的破旧一下。至于周围的街道铺面,那就完全是古韵十足的复古风了。
这个倒是还有点儿意思,反正相比几十年后那一水儿的现代化商铺与住宅,倒还听让李林感觉舒服协调的。
“到了到了,就是这儿了。走吧李科长,咱们进去吧。”
刚刚拐进一个小胡同没多久,骑在前面的那辆自行车就停了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跳下了车。
没有多想,紧跟在男人身后的李林也下了车,和他一样把自行车锁在了路边,随后向旁边看去。
一间门脸不大的铺面,砖瓦结构的屋檐下挂着一块儿黑底鎏金字体的老旧牌匾。上书三个大字“小酒馆”。
门脸儿旁边,还有着一条不大的布面幡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
“你说的地方就是这儿,老张?”
李林扭头看着旁边的中年人,问道。老张的全名叫张德彪,是第三轧钢厂接待科的一名资深科员。这次李林来轧钢厂报道的事情,全程就是他经手的。
老张人挺不错,至少李林感觉是如此。对于自己来轧钢厂报道的相关事宜都忙前忙后,挺积极的。
这三天来,老张基本每天都会过来自己四合院的住处,跟自己送东西兼嘘寒问暖。也是知道自己一个人无聊,昨天便提出晚上带自己来正阳门下的小酒馆儿喝两杯。
老张对自己为什么这么热情,具体细节李林现在还不明白。不过大体原因嘛,李林自然门清儿。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社会关系与人脉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吗?
不过吗,看破不说破,你好大家好。对于这样的人脉搭建,本身也是受益者的李林,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不是吗?
“是啊李科长,就是这家小酒馆儿。七年前我从天津调过来参加工作的时候这儿就开着,据说是一家民初时候开业的老店,到现在也小五十年了。”
老张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李林向店里走去:“那时候还是一个姓贺的老头打理,去年老头生病死了,唯一的儿子也出车祸没了,现在就剩下老头的儿媳妇一个寡妇带着个吃奶娃娃操持。”
一边说着,老张还压低了声音,一脸猥琐笑容的对李林说道:“李科长我给您说啊,那个开店的寡妇姓徐,那模样、那身段儿、那……啧啧啧,别提了!”
看着一脸淫笑的老张,李林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心里满满的鄙视。那还用你说?徐慧珍徐老板的飒爽英姿,我穿越前在电视上早就瞻仰过多少回了,还用你提醒?
呸!臭屌丝,油腻的中年大叔,回家找自己的黄脸婆去吧!哼╭(╯^╰)╮!
李林心中鄙视的同时,老张猛的先开面前的棉布帘子,温暖的空气夹杂着乙醇的香味扑面而来。
灯火通明的堂屋内,并不规整但也绝不凌乱的摆放着七八张小方桌子。每一张桌子旁,基本都坐着三三两两的食客。
每人一白瓷壶小酒,用一个同样素白色的小酒杯自斟自饮。有条件的身前放着一碟两碟小菜,什么花生米、咸菜丝、小肚、小肠或猪肝。
囊中羞涩没条件的,那就单单只一壶酒,干啦嗓子了。不过这个点儿过来的基本都已经吃过晚饭,倒也不用担心空腹喝酒喝出胃溃疡的风险。
不过此时,酒馆内的气氛似乎十分的紧张。中间靠近柜台的一桌客人,正在发生争执。
一个身上穿的人模狗样儿,看起来似乎是个跑腿小干部的年轻人正和一个一身黑棉袄的六十多岁老头争执。
旁边的人有些在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