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仁懦,大忌!(新书求推荐票!)(1 / 2)

冯长安自知方才出言冒犯了公子,面上虽然没什么异常,但是心里自然惊慌。

随后,他意识到自己今日不应该贸然前来,于是找了个借口告退了。

扶苏看着冯长安远去的背影,心头升腾起复杂的情绪。

他这个公子当的,没滋没味。

整日不是听大儒们在自己耳边念仁,就是背子曰;经常骑马射箭不说,不时还要主动跑去嬴政的章台宫拜见嬴政说些有的没的。

而这一切,说白了,在嬴政眼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公子扶苏以前都在白费工夫。

嬴政厌恶的是他的楚系血脉,而忌讳不已的就是他的仁懦性格。

仁懦,在王族之苑中,大忌也!

扶苏遥望着咸阳宫最高的建筑,那就是章台。

白马渴了,开始焦躁不安,踢着后腿,在草地上打着转,嗅着什么。

扶苏勒紧马脖颈,轻轻抚摸了马脖,而后驭马到了河边。

马渴了就让喝水。

再自然不过。

人不行,就要改!

现下,他手头一共有三件为难事。

这第一件。

他了解他的现任老师仆射淳于越的个性,委实是个正人君子。

这样的人若在早年的齐国魏国,自当是大才。

但是在秦国,在实行郡县制的秦国,他的政治主张就像是个异类。

而且最让扶苏感到后怕的是,他给自己灌输的思想以及他肯舍生取义的气概。扶苏预见到他们再这样师徒捆绑下去,大概率又会重蹈覆辙。

当然他不会再那么傻去自杀。

但是淳于越和诗书的命运,悲剧只会再次上演。

而且,这副身体的前主本就是少年英才,束发之年,便已学有所成,精通六艺。

(束发,十五)

但是淳于越现如今将精力都放在如何教导他做一个正人君子,并且到处在人前吹嘘他的的仁义之名。

扶苏很是郁闷。

他不愿意再陪着淳于越在这些虚名上浪费时间。

其二,他堂堂公子,身边却没个精干的心腹。

他的左右近侍虽然对他绝无二心,可是无才啊!

而他的贴身卫队虽然绝对不会害他,可是说到底池武是是他君父的人。

另外便是他身边有几个伶俐的宦臣,可惜只懂察言观色以及如何哄自己开心,并无什么才能。

其三,原主的仁懦性格为嬴政所忌,原主的记忆在给他提供了很多讯息的同时,也让他明白原主因为个性错失了多少次机会。

秦国的太子,本该七八岁就可以确立了,可他担着长子的名号,却硬生生地被拖到十七岁,而且按照历史,扶苏是直到嬴政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被立为太子。

嬴政给了他一个秦国皇帝做,可惜他自杀了。

真不知该说原主什么好。

咸阳三月的春光,烂漫旖旎,黑衣少年控马游荡在高至马腹的花丛中,有时纵马飞踏过清澈见底的河道,溅出朵朵白浪。

渭水的支流汩汩的流淌,伴随着氤氲水汽含混着众多花香的微风一次次扑面而来,几乎熏的扶苏醉了过去。

扶苏仰天躺在马背上,被马驮着漫无目的的四处晃晃悠悠。

骊山这等旖旎春光,自当好好享受。

池武时刻与扶苏保持着二十丈的距离,缓缓跟着。

太阳开始向西边渐沉,池武只好上前作揖,“公子,今日已经出宫将近两个时辰了,该回宫了。”

扶苏用手拨开蒙住双眼的两朵黄花,缓缓睁了眼,慢慢起身在马上坐正,手中的缰绳被紧紧攥着,满头黑发为风扬起,在烈阳的照耀下,那张土色的面颊竟然显出了几分成年男子特有的粗犷与野性。

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是该进击了。

“不日将是春祭大典,扶苏身为诸公子之长,该做点什么好呢?”

扶苏似是自言自语。

池武对扶苏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那个努力向王上证明自己是他最优秀的孩子的大致印象上。

于是,他想了又想。

“春祭大典自有奉常主持举行,长公子只需依礼参加即可,并无什么可特意为王上做的。倒是——”

“但说无妨。”

“公子最近是否在学业上过于放松了些。若是王上知道,会对公子公子有所不满。”

这话,本不该由他来说,但是他见冯长安都被公子打发走了,那自然由他来劝告公子。

“池将军以为扶苏是在自甘堕落?”

扶苏忽的扬眉厉色。

“卑职不敢。”

池武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可不读书习剑,那可是辜负了大王的栽培之心。

池武硬着头皮。

“其实王上先前遣章台宫中赵常侍问过医家,关乎公子的伤势,大王其实一直都很在意。”

“池武恳请还是希望公子相信,诸公子之中,王上最在意的还是长公子。”

面对着突如其来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安慰,扶苏这才明白池武是如何看待他最近的所为的。

扶苏朗笑,随后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