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反派(121)
其实, 自家的消息比钦差还要快一点。
知道赵祯即位之后,先是张耆、夏竦、陈尧佐、范仲淹、赵稹, 都被罢免了。晏殊没被罢免,但是枢密使的职位也没他了!没几日,又把吕简夷给罢免了。
也就是说,刘太后在朝所用的宰相、副宰相全都被罢免了。
转眼,又提了几个人来,张士逊、李迪、王随、李谘、王德用,这些人也就李迪这个人, 是真的听过,是他当年还是小官的时候, 把觊觎皇位的‘八大王’给吓出了皇宫。而王德用呢, 他是武将。这个她也有印象。
但是对于其他人,她真的不知道。
当然了,不得不说,大宋朝堂从来不缺乏文臣。他们各有各的能耐, 确实最不怕没文人用的王朝了。
张耆这个人,废了就废了。
但其他人并没有一味的支持刘太后吧?大部分还都是愿意赵祯亲政的。这怎么一个都没留呢?
在桐桐抱着孩子要紧牙帐的时候, 最新的消息送来了。
桐桐站在外面, 将密信打开看了——赵祯废后了。
郭皇后还是被废了。
她拿着信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郭皇后确实是有很多地方不适合做这个皇后, 但这个皇后废的,确实是有些儿戏。
起因是尚美人在赵祯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 还出言讥讽郭皇后,不知道怎么就被郭皇后给听见了。郭皇后是想扇尚美人一个巴掌的, 结果赵祯凑上去劝架,皇后的手没收住,指甲把赵祯的脖子给划破了, 有了两道血痕子。
赵祯没发作,只把尚美人给带走了。
而这个尚美人仗着皇帝的宠爱,不停的说郭皇后的坏话,刚好,宦官闫文应就煽风点火,说是:“平头百姓家,妻子也不敢打丈夫呀?官家九五之尊,皇后干这么欺负您,这还了得?”
这个闫文应呢,也不是善茬。他私下跟吕夷简关系挺好的,问题就出在郭皇后多嘴,在罢相的事上说了吕夷简一句坏话。最开始赵祯没罢免吕夷简,觉得吕夷简的心还是向着他的,但是郭皇后说,说着吕夷简不过是个两面派,左右能逢源。
赵祯一听,觉得郭皇后说的也有道理,紧跟着就罢免了吕夷简。
可随后,有谏官上折子,说是吕丞相这人还行,之前臣请太后还政,太后震怒,是吕丞相保全了臣。
赵祯再一听,又觉得冤枉了吕夷简,这就又把吕夷简给招回来了。
吕夷简这人呢,年纪不小了,心眼却真不大。他从闫文应那里听说是皇后说他坏话,才害的他被贬了一遭,于是,心里就记恨上了。
刚好,赵祯脖子上两道子血痕,再加上闫文应不住的在耳边嘀咕:“您脖子上伤成这样了,要是臣下要请见奏事,见了人,人家问起来可怎么说呢?”
煽风点火的,屁大点事,这就成了大事了。赵祯马上宣召吕夷简前来,跟吕夷简诉说委屈。
说皇后失礼,德不配位,不足以母仪天下。
吕夷简就说,“那就废后吧。”。
真要废,赵祯又犹豫,毕竟事关重大。
吕夷简就又煽动,“郭皇后为后九年,没有生下子嗣,后宫无所出。再说了废后这个事,也不是自本朝才有的,汉唐之时,哪个没出过废后的事呀?”
又举例子,说是光武帝还是汉代明君呢?郭圣通做皇后的时候不过是抱怨了几句,有了怨怼之心,不也被废,册立了阴丽华为皇后吗?跟郭圣通比起来,皇后都对您动手了,这还不严重吗?
言下之意,废后不废后的,并不是评价一个帝王是否为明君的标准。
汉武帝废了陈阿娇,不妨碍他是雄主明君。
光武帝废了郭圣通,一样是中兴之主。
唐时唐高宗废了王皇后,但总的来说,李治一样是一位守成之君。
所以,废后真的没那么大的妨碍。
于是,赵祯决定废后。
桐桐把四爷请出来,将密信给他看,“郭皇后被废!”
四爷将信接过来,正如吕夷简所言,废黜皇后,确实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因此造成的结果是范仲淹不仅被罢辍才升起来的副宰相之位,还被贬出京了。
是的!以范仲淹为首的好些官员,反对赵祯废后。
那么些人全都跑到宫门口跪着去了,说是此事‘累及圣德’,为什么官家不能听听谏官的谏言。
可赵祯防着有人阻止,先一步下旨了。这些人去拦也没拦住,旨意已经下了。
废后诏书上说,郭皇后自知没有子嗣,自愿废黜后位。改封净妃,又赐道号清悟,令居长乐宫。
而后,圣旨又斥责范仲淹和孔道辅,说是‘伏阁请对,盛世无闻’。
意思是:你们跪在宫门口要面君,不见就不走,这样的行径,在盛世闻所未闻。
而后又说,此‘行径冒昧,殊失大体’,于是,范仲淹和孔道辅被贬谪出京,其他人被罚俸半年。
对桐桐来说,她这会子想的是:我得写折子回京,我得为郭皇后说话。
“自来,她待咱们还不错。虽不适合做皇后,此时我上这个折子,也不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