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夏家没来领对联,云童和郝三郎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字也不如刚开始的好看有力,村民们基本没进过学堂,看不出什么,领了对联便开开心心的去贴了。
但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两人明显心不在焉。
里正看着两人直摇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不把关系闹的那么僵,也不至于两家都不来往,甚至如同仇人。
云寡妇是个特殊,可其他几家不应该啊。
就在这时,来了个不速之客——刘四喜。
村长都不确定的揉了揉眼睛,诧异道,“四喜?你咋回来了?”入赘的女婿就跟嫁出去的女儿是一样的。
没有过年往家赶的,基本都是初二初三来给家里长辈拜个年。
要对方家境好,待他也好,倒是会串串门,面子上过得去。
不然就只会让人看不起。
因为,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会入赘。
刘四喜低着头,听到村长说话才尴尬的抬头,干笑道,“村长好,今年在家过个年。”
话落,脸通红,有心之人都能听出他声音是颤抖的。
村长一顿,半响才道:“在家过年好,热闹啊。”
明眼人都知道他过的不好,当初他就反对,可他家说媒的那个亲戚把女方家说的天花乱坠的。虽然是村长,但也是个外人,凡事有个度,稍微提醒提醒就好。
当时四喜他家里也是掉钱眼里去了,不知道现在是否后悔。
这刘四喜还没领完,对面周军又来了。
还有两个,哎呦,这不是离家一年未归的李顺和李刚吗?
这是都到齐了啊。
村长都觉得开始头疼起来,立正也是目瞪口呆。
李顺李刚是堂兄弟,一个十八,一个十九,高高瘦瘦的,两人都爱笑,是村里不少人心目中的佳婿。可程安夏事件后两人就离开了村子,去干啥他也不知道。
他家里就是两人出门赚钱去了,平时过节也不见回来,不曾想,今天却出现了。
“村长好,里正好。”两人也是尴尬,但还是跟村长两人打了招呼。
村长和里正脑子有些转不过来,愣愣的回了两个字,“好,好!”
几人年龄相仿,也算经常一起玩耍的,只是后来大了,各有各的事情,聚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少了。
可声音依旧熟悉,周军不免回头,三人对视,气氛诡异的不知道怎么形容。
郝三郎磨着后牙槽道:“怎么都凑一起了?”更加庆幸,程安夏没有来。
他得不到的,大家都不要得到才最好。
然后,就听到周军三人的异口同声,“好久不见。”
云童眨巴着一双眼睛,怔怔的看着几人,下意识问道,“你们都要领吗?”
他这边只要两幅对联的纸了,村民们基本已领完。
三人呈一个三角形,同时看向云童,齐声回答:“是的。”
虽然李顺李刚是堂兄弟,也没有分家,但家里屋子多,成亲了有了儿女就可以算是一家人,每天领一副正常。
“……”云童一愣,指像一旁的郝三郎那边道:“我这里只剩两幅对联的纸了,给一个人去那边吧。”
再怎么认为程安夏的不是,但一切都是郝三郎造成的,他们对郝三郎的人品高度怀疑。
加上他势利眼,以为抱住了地主家的大腿就能衣食无忧了,结果还不是不嫌弃。
所以,那事之后,大家也不怎么搭理他,云童对这点倒是清楚的很,并且猜出三人心中所想。
周军毫不犹豫道:“我去吧。”毕竟他们是兄弟。
兄弟两均是投以感谢的目光,然后走至云童这边等着。
郝三郎嘴角一扯,很“不小心”的将最后一副对联的纸撕裂了一点,阴阳怪气的道:“哎呦,真不好意思,这手有点控制不住力道。”
周军道:“还有吗?”毕竟是迎新年用的对联,不说字如何,但对联上的寓意和纸还是有要求的。
而且对子必须提前几天想出来,经过村里筛选出十对或者二十对,工工整整的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中央的桌子上,大家领了对联都去对一对,避免没必要的错误。
再说,这都有点比拼的味道了,谁也不会傻到这时让自己丢脸。
那还不传的沸沸扬扬,这对读书人是最不好的。
“没有了。”郝三郎在一旁翻给周军看,故作歉意的说道。
周军有些纠结和犹豫,这样拿回去会不会被骂?
郝三郎一眼就看出来他的心思,连忙道:“要不你再去问问村长,看他有没有预备的。-”
对联是村里准备的,基本是有多少户就备多少副,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
周军无奈,只能去问村长。
李刚人如其名,刚正,这会儿看不惯道:“就没见过这么虚伪的。”
记得他刚开始不是这样子的,后面越来越势利眼,为了银子不择手段,这种人今天可以抛弃青梅竹马,明天就能抛弃别人。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