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莺听说夏嬷嬷要去要地,怕夏嬷嬷再吃闭门羹,就准备跟着一起,到时候他们若是痛痛快快的把地给了也就罢了,若是不给就见机行事。
九郎听说夏莺要跟着夏嬷嬷一起去要地,他太清楚孟萍的德行了,就说等他明日请假跟着一起去,“要是那个老货敢说声不字,咱也不用客气。”
夏莺怕九郎一时冲动,跟人动手,好说歹说把人给劝住了,“如果谈不拢,到时候你只管打就是,我也不拦着你。“
九郎见夏莺如此说,知道夏莺是个有本事的,这才同意了。
夏嬷嬷跟夏莺两个人来到夏家庄子上,现在这个庄子分给了夏家大房,现在是农忙时节,他们应该会住在这里,看管手底下的人干活。
庄子距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也就四五里路,走上小半个时辰的路也就到了。
两人来到庄子上,一问那里的下人才知道夫妻俩都不在,一早上就去地里看着家里的长工干活去了。
下人见过夏嬷嬷,其中一个人还是以前跟着夏老太太的老妈子,夏嬷嬷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如今人老了,被派到了庄子上来干粗活,她见到夏嬷嬷就把人给请到了屋子里做,亲自给捧茶倒水,就跟以前在家里时一样。
夏嬷嬷亲切的称呼她为刘妈,“我现在早
就已经不是大小姐了,刘妈不用跟以前一样这样招待我,快别忙了,坐下,咱们说说话。”
“我走的这些年,我娘她们可还好,我爹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我没想到这次回来,跟夏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大嫂她们打官司,这件事也不知道老太太知不知道,没能在她面前尽孝,都是这个当女儿的不孝。”
刘妈也是面有戚戚然,说道:“你走后的前几年还好,老太太虽然整天惦记着你,身子还算硬朗,最近几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回去看看。”
“老太爷精明了一辈子了,现在时不时的会犯糊涂,几家轮流照顾,因他经常忘事,所以到底哪家有没有照顾好,咱也不知道。”
“我被赶到这庄子里也有三四年了,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老太太跟老爷子了,你要是哪天回去代我问候他们一声。”
夏嬷嬷跟刘妈聊着聊着不觉就到了午时,刘妈一看时间,就说还要去做饭,把饭往地里送,夏嬷嬷一听中午孟萍等人不回来,就准备去地里找他们。
刘妈就说让两人吃了饭再去,不然等她们说完事情再回去早过了午时了,怕是要饿肚子,夏嬷嬷看了看夏莺也就同意了,然后就说帮着刘妈一起做饭,被刘妈给拒绝了。
两人就在大厅
里等着,过了一会儿刘妈端了一锅炖菜,以及两个窝头两个空碗过来,放在夏嬷嬷面前:
“这是我们这些下人吃的东西,小姐,您别嫌弃。”
夏嬷嬷了一眼那瓦罐里的东西,就是一点煮野菜,连一点油星都没有,夏嬷嬷不禁在心里叹口气,刘妈在夏家干了一辈子了,对夏家忠心耿耿,没想到到老了,就被赶到庄子上,吃这些东西。
一个窝头加上一碗煮野菜,怕是连肚子都不能填饱。
刘妈往两个空碗里倒上野菜汤,把野菜都给了夏嬷嬷还有夏莺,自己只留了汤,然后又从自己住的屋子里抱出来一个不大的陶罐,里面是她自己腌制的豆豉!
“吃这个馍馍就这个豆豉,再喝点汤,吃了总比饿着强,小姐,你要是不够吃,就吃我的,我老了,吃再多也是浪费。”
刘妈说着,把自己手里的窝头让给夏嬷嬷,夏嬷嬷给推了回去,眼含泪光。
有钱人家这这种年纪大了的奴婢,就会被撵到乡下的庄子上等死,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很难改变,因此夏嬷嬷虽然想要帮忙,但也是有心无力。
刘妈瞧见夏莺,就说道:“我听这个小娘子方才叫你姑姑,怎么看着面生,不像是夏家的人?”
夏嬷嬷道:“这是我恩人的女儿,他们
家遭了难,就千里迢迢的跟了我来,我就认她做了侄女,只是容貌被毁,所以不便见人。”
刘妈恍然的点点头,对夏莺道:“你姑姑是个好人,原先是姑娘的时候心地就很善良,看见树上的鸟儿受伤都会落泪,要不是发生了那件事,现在肯定已经是哪家的夫人了,你跟着她,也算是你的福气。”
夏莺嗯了一声,“我知道,这一路上多亏姑姑照顾,不然我怕是现在都成了孤魂野鬼。”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话,那边就有一个凶神恶煞的老妇催促刘妈回去干活,夏嬷嬷见状,就说要跟夏莺去地里看看。
刘妈道:“你离家这么多年,肯定不知道地方,正好她们也要送饭给大娘子,你不如就跟着他们去,也少跑冤枉路。”
夏嬷嬷听了应了一声,等到庄子里人拿着食盒出发,就跟着他们一起去,日头晒,夏嬷嬷就把自己的头巾给了夏莺,让她搭在头上。
“我年纪大了,晒晒也没什么,你只带着面纱,没得太阳把你脸上晒成两个色。”
夏莺听了,笑了笑,就接过夏嬷嬷给的头巾,搭在了自己头上。
这次去地里送饭,大约有三四个人,前头两个伙夫抬着一个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