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翊坐在青石上修行,凤梧则坐在对面的台阶上,细细打量着这个相处三千多个日夜的少年。少年白衣清寂,眉目如冠玉温雅,很好看。
易园里有倦鸟归树,于树梢轻扇动着羽翅的声音,如云中有仙飘渺而至,那是他们轻裘缓带在风中相击。
夏季星辰本应不似冬日繁盛,但今夜的夜阑尤其澄净,故今夜星数尤胜晴冬之夜。再加上朗月清照,那道白衣衬于夜际,身后诸天星辰轮转,易园里夏蝉鸣幽,于是便更能将人的神思引至天外。星汉微缈间,少年自似天人。
不觉间,凤梧有些痴了。
蓦地,一道青芒在袁翊腹处的丹田里亮起,而后缓缓弥散,扩散至四肢百骸,尽而至血梢皮发,最后汇聚在一起,直冲天灵。这是灵力转化的乙木真元,在对他的凡俗肉躯在做第一步的改造。
乙木真元最是温和,并携有养人肉骨,育人魄灵的奇效。寻常人认为初次炼体时有洗筋伐髓、去芜存菁一说。其中大成者会排出体中的杂质污淖,而使浑身泥污遍布、恶臭难闻,却认为褪去凡胎,喜不自胜,以为这是最成功的炼体。
但天地道法,何谓芜菁一说?其清者自化天穹,其浊者亦成厚土。所以那些排出体外的杂质只是人体为能吸收的能量渣滓,但这些渣滓莫不是人体因无法吸收而缺少的部分,若能化为己用,便是一处巨大的灵元库藏!于是此时袁翊炼体,那些灵力所化的乙木真元便分解着那些他人认为有损道体的能量渣滓,这些渣滓便如同滋养树木的灵土,为袁翊的初次炼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本就于袁翊体内,所以比那些天地灵力更为温和,更利于肉身的吸收。
炼体的大境界,不是要将杂质炼出,而是要将杂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炼化。再与天地灵力一同存于骨肉丹田,若天地自分,阴阳调蓄,故成无漏如意的天人之身。这便是《天殇乙木诀》的最大密藏,这万古间被奉作道典的天殇七诀,每一卷都有与世间俗法差若云泥的神效之处,而这《乙木诀》,便是这七诀最利于修道者打筑根基,最适合人初次修行的法典。可以说这乙木诀在七卷中虽威能稍逊,但对修道者的裨益却不在那《乾阳》《坤阴》两卷之下!
但单是这体内的能量始终是不够的,于是袁翊需要从天地中吸取灵力,于是易园内的草药、泥土、池塘以至于石块都缓缓溢出灵力,竟如同云雾似地氤氲而起,然后皆向其中的少年涌去,汇成山海般的旋流!
这易门祖地易园,有着许多不同寻常之处。其中的灵力稠密程度便是一些洞天福地也不能比拟,尤其是凤梧在其中修行《乙木诀》,这灵力几乎与这乙木真元属性相同,无需多少周天转化便可化为至纯的乙木真元,凤梧在其中的进境快的令人匪夷所思。再比如在易园里种植草药,无论其生长条件如何苛刻,即使那些生长于峭壁断崖的续灵根、还是雪原寒山雪茸抑或是那传闻中只长于荒芜焦土之地的旱灵草,你都可以在易园随意锄块地来种植,长势比却之原地毫不逊色。
比如现在从易园无休无尽般地涌出来的灵力,这些灵力以木属性为主,无需多少转化袁翊便用《乙木诀》将它化为体内的乙木真元,难怪凤梧修行的如此神速。
而此时凤梧也不知何时瞑目入定,修行起来。
袁翊师父自小给他泡药浴,而袁翊平时也极注重以药来养体焠体,如此袁翊自小虽没修行,但也有极深的炼体功底,而且袁翊十年磨剑,厚积薄发下第一次修行自然极为骇人。那些灵力在易园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云涛般浩然微茫,浑然不似一个炼体武者能引发的声势。
因为袁翊此时不是普通的炼体,他在修行圆润如意的无漏之身。世间武人皆是吐纳天地灵气存与己身,经过身体内的周天运转,使灵气化为真元存于丹田经脉之中。然而几乎所有的武者,在吐纳灵气的同时,身体里的真元也会或多或少地化为灵气弥散于天地,除了那灵气不漏的无漏之身。
随着星移斗转,月上中天。那处于海潮般灵力中的凤梧先是有了动静,她陡然放出一阵神识,凝聚神识,她业已破境凝神。于是凤梧便好奇地用新凝聚神识探向袁翊之处,却奇怪得发现袁翊此时还没有醒来。
凤梧睁开眼,神色略显担忧地望向袁翊方向,奇怪为何他初次炼体要如此长的时间,竟比她凝神破境还要长,却又不敢出声打扰,只得忧虑地看着,全无突破后的欣喜。
袁翊炼体早以结束,毕竟是初次炼体就算天人之身吸收灵气也终归有限。但此时他隐隐感觉到这易园里藏着某样东西,这种感觉在他成功炼体,正式踏入修行那一刻生成,但位置模糊,只知道藏在这易园之内。
然而随着屡试无果,袁翊突地想起师父的那封信,于是他的身体陡然生出一股峥嵘,儒雅的气质变得如剑锋锐,腰间易水剑微微颤动,亦惊动了与之对坐的凤梧。
凤梧看见不远处青石上的袁翊骤地睁开双目,眸中锋芒难敛,眸光穿透夜色阻隔,直刺那方湖水。
这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唤作漾月,凤梧起的。
凤梧正想询问,袁翊便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