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是怕那大宁兵马很强悍么?可大哥想过没有,朱棣虽得了大宁兵马,可时日尚短,大宁军背弃朝廷,心中必有犹疑,能否坚决追随朱棣尚未可知。我大军主力丝毫未损,如果我们能重挫他们锐气,然后善加招抚,那他们重回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李增枝一番分析,听的李景隆心里一热,他当然不甘心就此南归。
李增枝见李景隆意动,立刻又道:“大哥,即使他们不回归朝廷,但只要大宁军军心浮动,战力必然大打折扣,而且燕军日日行军,一路下来,必然人疲马乏,我等只要再其必经之路以逸待劳,如果这样,以我军比燕军两倍有余的兵力伐之,这场仗,我军胜算怕是不低呀。”
李景隆听完,觉的很有可行,于是拍着李增枝的肩膀道:“你小子不错呀,”李增枝嘿嘿直笑。
二人把细节商议了一番,李景隆就下令大军开拔,他留下了五万兵马由副总兵胡观率领,继续围困北平。
他带着二十万大军开到位于北平城东三十里处的一个村子郑村坝驻扎,这里住着百户人家,如今大雪纷飞,已经没了人迹。李景隆之所以定在这里,因为这里是松亭关的朱棣大军回北平的必经之路,他要带着这二十万南军主力在这截击朱棣。
。。。。。。。
留守北平的朱高炽听到城墙上的留守军官回报,说南军大军疑似有动,但具体如何不清楚,朱高炽立刻寻到顾成与道衍准备与其商议。
丽正门城头上,顾成与道衍分别拿着两个望远镜在不断看着,口中啧啧称奇。他两用这个奇怪的小东西看着南军的动向,好几十里的南军好似就在自己面前一样,让他两大是惊叹。
顾成乃多年征战的老将,看着手中的叫望远镜的东西,立刻就明白了这东西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之前他还一直责怪这世子沉迷格物,如今亲自试用了这小东西,南军的动向他在城头老远就看的清清楚楚,顾成视力本来就很好,他用这望远镜,甚至能看清对面南军守卫的脸庞。
“世子聪慧,如此小巧之物真是让老将大开眼界,世子高瞻远瞩,老将甚是惭愧。不过此物需妥善保管,万万不可落入敌军之手。“顾成对着朱高炽重重一礼。
“顾老将军言重了,我也是偶得一本奇书,兴致所至,花费无数人力物力才制作而成,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古人的智慧我是由衷敬佩。”朱高炽连忙扶起顾成谦虚道,这些老将军可是宝贝,朱高炽是看的很清楚的。
而此物的重要性,朱高炽当然明白,这五个望远镜都是他自己监督最后亲自动手完成的东西,对那些工匠都是给予重赏后再严加看管,凡是敢在外泄露者,一律处死。
“世子不必自薄,能做出此物,便证明了世子您的不凡,老衲也算见多识广之人,却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之物,也是让老衲开了眼界呀。“道衍看着这个胖胖世子,也是满眼欣慰。
“多谢师父夸奖,”朱高炽见自己得了道衍的赏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心中高兴,立刻行礼回道。
三人又是一番说辞以后,朱高炽道:”师父,顾老将军,如今南军大军不知去向,却留了这五万左右的兵马围困北平,我大胆猜测,可能父王是父王带着大军南下了。“
“嗯,世子猜测的事,极有可能,但北平被围,也只能静观其变了。”道衍思索了一番道,他跟朱高炽不一样,他心中对朱棣袭取大宁的事带着一些忧虑,虽然计谋是他想出来的,可能不能成功不是他能决定的事。
如今北平城里兵力匮乏,朱高炽也知道只能等候,三人又商量一会,朱高炽又对看守城门的校尉李二蛋仔细叮嘱了一番,更是给了其一个望远镜,让他时时观察南军动向,一有异动,立刻回报。
下了城门,顾老将军带着手下去巡视城防,送走道衍师父后,朱高炽就急奔军营而去,他要做一些准备,他的八百勇士已经再次集合在一起。
到了北平军营,校场中已经集合了两个队伍,一是朱高炽早就训练的八百勇士,二是朱棣走的时候留下的一千左右的燕军精锐,守城时他们都是守在最前,如今只剩下九百多人。
朱高炽骑着高头大马站到两个队伍的前面,他的八百勇士经过他无数次的训练,如今一个个是站的笔直,整个队伍成一个标准的方块站阵,在统领刘能的带领下目光崇拜的看着他们的主人,朱高炽。
另一个队伍,虽然也是精锐之士,可对比这刘能这队,就显得有些松散,他们忠于朱棣,对朱高炽就没有那么多的尊敬了。
朱高炽看了一会,直接对刘能发下指令,让其对两个队伍进行整编,他只需要一个听话的队伍,把此事交给刘能后,就离开了军营,如何完成整编那是刘能的事,如果不能完成,朱高炽不介意更换一个统领。
离开军营后,当晚,朱棣的信使悄悄赶了回来,朱高炽立刻召集顾成、道衍师父等一众官员再次聚在一起商量,信使带来了朱棣大军与南军在郑村坝的相遇的消息。
道衍听到朱棣成功夺取了大宁的军队,也是心中大喜,不过如今北平依然被围困,他们一时也无法帮助到朱棣,只能让信使回去报给朱棣,北平一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