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马帮菜 5(1 / 2)

美食阴阳界 海边沙柳 1125 字 2022-04-25

沐西被带着见了杨家的当家夫人李氏。杨家的当家人叫杨鸿儒,妻子是汉家女李氏,却也娶了两个当地姑娘做妾。一位是哈尼族的沙帕,一位是傣家女玉儿,三个女人一共生了三男,三女,算是人丁兴旺。

李氏已经有四十岁了,保养得当,一派当家夫人风范,两个妾规规矩矩。沐西见到李氏时,心里妻妾斗的场面瞬间消失。沐香简单说过杨家内宅“夫人掌管整个家,两个妾主要是干活,家里请了四个帮工,你去了听夫人安排就是”

李氏见到沐西很谦和,上前拉着沐西手看了看:“倒是个干净玲透的,以后辛苦你了。咱们家有四个帮工,算上你五个。不过王大娘年龄大了,她带带你就要回家看孙子了。我让玉儿带你去见见王大娘”

沐西忙行了一个万福礼跟着玉儿下去。王大娘年龄的确老了,微微有些驼背,头发已经花白。但上下都梳理的很干净。

沐西觉得宅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团和气,王大娘总是笑眯眯的,玉儿和沙帕不善言,却很能干。其余三个帮工两个汉族一个傣族,杨家的菜依旧以汉族生活习惯为主,但也融合了傣族哈尼族等特色。

沐西来正赶上杨家为快要出征的马帮准备路上的食物。马帮出发不说带上多久的储备,十来天的是有的,也要看一路上有没有村寨,如果村寨少会多带,村寨多带的就少,他们会用钱买或东西换补给。

很多村寨藏在深山或偏远的地方,吃口盐都要跑很远,路遇马帮他们是非常愿意用粮食家禽与他们交换的。

杨家的马帮汉人多,他们主要带大米,当然也会带除了腌酸菜干、干菜、腊肉外的粑粑,耳块、耳丝等物。沐西觉得粑粑就是饼之类,大家叫粑粑那就是粑粑。杨家做的有面粉的,玉米粉的和大米的。

王大娘带着她们先做的是玉米粑粑,只不过就是做玉米饼,个不大有碗口大小,做出来的粑粑晾干了就能在路上煮一锅菜汤泡着烤着吃了。这样的粑粑不易变质,保存时间长。面粉做的粑粑就像干面饼,沐西觉得就是。大米面是糯米和大米混合的,里面还加了腊肉丁和火腿丁,咸味。样子是三角形,据说烤出来外面酥脆,里面软糯特别好吃。

“这些啊是给汉子们在路上吃的,粑粑啊还有很多种做法,喜洲的粑粑最好吃,跟我们汉家做的葱油饼类似,也是咸甜味两种,版纳的是粘大米加红糖蒸出来的,各地由各地的口味,咱们这儿哪儿的人都有,各地的粑粑倒是学了七七八八,以后咱们慢慢做。”王大娘是这样解释的。

耳块耳丝原料一样,粘性大米泡好蒸七八成熟捣成糊状,用手揉搓成砖块状,切成片叫耳块,切成丝叫耳丝。呵呵,晒干了就是很好的干粮。这些都好做,只要有力气就行,杨家这几个帮工力气看着都不小,沐西只能吐槽——女汉子!厉害!

大家好像都很喜欢吃酸,腌酸菜家家必备,也是马帮必备。所以腌制酸菜是经常的事,傣族姑娘陈莲腌得最好,沐西看着酸菜都是她和玉儿做。作为杨家的妾,干得几乎与沐西他们一样。娶了妾不但陪睡生娃还是干活,该怎么说?

姨娘的概念在沐西心中重新做了定位。沐西跟着上手做,原主经常干农活体质很好,她有做饭的功底,王大娘指挥,很快沐西做得又快又好。王大娘是不住点头,“你这丫头好!是个干活的好手!”

沐西心里哀叹,谁想干活了?这不没办法嘛!马帮要准备的腊肉和干巴是在冬季做的,干巴感觉就是牛肉干嘛,她还在大理买了好几斤这东西。不过与她看到的这个有些不同,她买的叫火烧干巴。经过烘烤再加工的,他们做出来的是原始的。

一根根手指长,样子像茶树菇,火柴粗细,枯树枝般颜色。沐西嚼了一根,味道很好,据说做法很讲究,沐西决定到了冬季是一定要学学的。

豆豉,干菜,干辣椒,盐巴,茶……杨太太指挥着众人将准备的东西全部堆放进一间库房似地屋子。

杨太太经常来后厨看看,很平易近人,偶尔还会问问沐西家里情况。即使杨太太和气,两个妾依旧大气不敢出,所以这世上就没简单的人!

杨家没出嫁的女孩也是经常来的,她们看似在跟着李氏学着管理家务。碧君文君就是杨家的小姐,杨家的少爷不是跟着杨老爷学生意就是去上学,沐西是很少看到。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沐西认为,只好好好干活,主家对你就是和和气气。不好好干,谁也不会没事养着你。沐西首先赢得了王大娘的认可,即将接手王大娘工作的王婶对沐西是满意的。有一个好得力助手她会省心很多。

“我看以后着力培养沐西厨房工作吧,她做饭有自己的门道,你对她上上心,以后就是你的好帮手”王大娘对王婶道。

“是婶子,只要她用心学,我是一定好好教的。”王婶恭顺道。

沐西能感觉到三婶和王大娘对自己的用心,对方在付出,沐西只得拿出全部心思学。这是一个全新的饮食世界,是她不曾熟悉的世界。她要从味蕾上熟悉它,接受它,认知它。

一碗米线,可以变换多种口味,王嫂信手拈来,就那一连串的动作沐西都要学上阵子,你一迟钝,就影响到了米线的口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