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捡漏青铜剑(1 / 2)

烈士陵园文化市场向来比古玩城和古玩街热闹,可能是因为多了几分平民气息。今天赶上周六,气温又不似昨天那般炎热,故而市场里摩肩接踵,就连卖糖葫芦和卖烤地瓜的生意都很红火。

陆轩边走边看,连看了几十个地摊,一堆堆的东西锃明瓦亮,五光十色,看着丰富极了,一个地摊就恨不能囊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不过,看来看去,也没发现什么正儿八经的好东西。

走到市场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一块绿铜锈色的招牌吸引了他的注意,招牌作长方形,上面是三个颇具金石味道的篆隶:家福斋。

“家福斋?”陆轩突然想起,林雯雯告诉他,庄家今晚主要拍卖铜器。

这是一家主营古钱币的店铺,店名是应了“家家有福”之意,同时店里还有一些青铜器。陆轩先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并未发现什么特殊的宝光出现。看来,摆在外面的,都是大路货。

看了一圈,陆轩发现了几坨筒子品相不错的崇宁通宝大钱。飘动着一片乳白色宝光!这白色,是那种很深的白色,有些接近淡黄色了,而且很厚!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之一,而铜钱上的“崇宁通宝”四个字,正是宋徽宗手书的瘦金体,铁钩银划,风采华丽。这崇宁通宝,是广大泉友热衷的一种古钱币,根据字形的大小、笔画的差异、穿口的不同,分出了至少数十种类别。

这一坨崇宁通宝,是东北的干坑,薄薄的一层绿锈,整体无瑕疵,秀美得很。陆轩示意店主拿出来看看。

“老弟,有眼力啊,我这里的崇宁,就这一坨最好。”店主是一个中年男子,头顶微秃,国字脸型,一脸的忠厚老实明相。

“什么价儿?”陆轩并不啰嗦。

“少了五百不卖。没缺,没流铜,小字隔轮,这样的美品可不多见啊。你是行家,我就不多说了。”店主笑着说道。行家一词,做不得真,你就是个棒槌,他也照常夸你是行家。至于小字隔轮,是指铜钱上的字体偏小,同时没有与铜边相连,看起来更为疏朗精致,广受热捧。

“那您留着吧。”陆轩拔腿就走。

“哎?小伙子还挺着急的,我这还有一枚好品相‘当十’咸丰重宝,你再看看啊。”店主本来以为陆轩会开口讲价,不料他想都没想就要走人。

“我对古币不是很感兴趣,本来就是进来随便看看。”陆轩稍一驻足说道。

“得,你也不用来这手敲空盒了,看来是想看好宝贝,古剑感兴趣吗?”老板瞅了瞅陆轩说道。

所谓“敲空盒”,是一句行话,是指进了店铺扫一眼没好东西,便随便选一样问价,不论开价几何,概不还价,拔脚走人。若店主有好东西,便会从里面拿出来。这一手比直接问店主还有没有好东西要要显得周到,毕竟,直接问,对摆出来的东西含有鄙视的意味。

这一手,陆轩听老爸说起过,只不过他第一次用,并不是十分圆熟。

古玩店里,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大部分都是看个热闹,店主喜欢的是两种人,一种人是有钱的人,另一种人是懂规矩的人,当然有钱又懂规矩更好。陆轩有钱没钱,店主看不出来,但玩了一手敲空盒,最起码是懂规矩的人。

“哦?”陆轩没想到,店主还真有东西在里面,“有好东西当然得看看了,里屋?”

“好嘞。”忠厚脸老板把陆轩让进了柜台后面的里屋,外面则由在擦柜台的小伙子应付。

里屋空间不大,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一排大柜子倚墙而立。

忠厚脸老板从柜子底部拿出了一只木质剑匣。集中精神盯着这剑匣看了一会儿,陆轩的眼睛就亮了。因为剑匣上方,飘动着一片黄色宝光!这白色,是那种很深的黄色,有些接近乳黄色了,而且很厚!

打开剑匣,忠厚脸老板拿出了一把青铜剑。白色宝光在剑上飘动,又有一丝进入了陆轩的眼睛。

不过,这剑的品相着实不咋地。

整体来看,剑体硕大,剑长约70厘米,柄长约15厘米,剑宽约9厘米,剑柄尾端呈圆箍形,剑柄上依稀有些花纹,剑有中脊,两刃看起来阴沉沉的,并无锋芒。

因为形体过大,所以此剑显得笨拙,同时,剑身布满一层绿色的铜锈,更是有碍观瞻。最要命的是,靠近剑格的剑身上,似乎有一处方块状的修补痕迹,仿佛又贴上了一块青铜片一般,四周也布满了锈迹。

“这把青铜剑,开门的春秋古剑。”忠厚脸老板见陆轩一直在审视此剑,开始压低声音讲故事了:“这是河南的土夫子送来的,说是开了一个大墓,他们还损了一个人,来送货的时候,少了三十块死活不干,最后我好不容易压了十块,最后二十块收上来的。”

块,也是行话,就是万的意思,有时候一块也指一百元。不过这里,忠厚脸老板的意思显然是“万”。古玩交易,为了防止隔墙有耳或有人下套,才衍生出了这种行话。当然,长脸店主也是看陆轩懂行才这么说,对普通客人当然不能,人家要是较真那还不麻烦了?

“就这品相?还二十块?”陆轩露出不满的表情,但是手却握住了剑柄,拿了起来。好重!

“老弟,你也别跟我玩儿虚的,这都是开